通辽扎鲁特旗鲁北镇哈日宝楞村支书赵作学。闫晨光摄影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蔡冬梅 王连英 郭洪申 珠那 摄影 闫晨光) “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村支书,做的也都是应该做的事情,没什么值得你们采访的。”在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哈日宝楞村探访期间,不善言谈的赵作学一直在重复这句话,那张被岁月刻上深深皱纹的脸上满是谦逊的笑容。
今年已经62岁的赵作学,是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哈日宝楞村人。到今年为止,他已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0年了。
“赵支书这些年给村里做了不少好事,下了很大功夫,是个好当家人。”相对于赵作学的低调,村民们对他的评价却很高。说起这个当家人,村民们滔滔不绝。
2010年,因为开发占地,村里的集体经济有了一些钱。这些钱怎么用?赵作学思谋再三,觉得不仅要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还得让钱生钱,让村集体有可持续收入。
“普通一个小户人家,有了钱都先要盖房子,安居才能乐业。而我们村子就像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有了钱就更要先从改善村容村貌开始。” 2010年开始,赵作学带领村两委班子,对全村进行规划,分两年完成了全村院墙改造工程12.8公里,完成街巷硬化2100米。同时开展绿化工作,街巷两侧植树1500棵,有效地改善了周边的环境。
站在村委会办公的三楼透过窗户向村里俯看,白墙红瓦的房子,整齐划一的院墙,干净笔直的水泥街巷,摇曳在风中的绿色小树,俨然一幅动人的乡村画面。
“我们全村有大大小小15条街道,‘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之前已经硬化了3条主街道,4条小巷子。”赵作学说。
村集体经济的钱是有限的,不能光想着如何花钱,还得盘算着往回挣钱。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赵作学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最终决定投资295万元,建成了农牧民培训中心办公楼。2013年,这栋楼建成投入使用,赵作学把三楼作为村委会办公、村民们学习、文化娱乐的场所,把一二楼出租,仅这一项,每年集体收入就有六万元。
“农牧民培训中心建成后,村里不但有了集体收入,还有那么一栋楼的固定资产放在那里,看着就心宽。”村民那顺陶格陶说。
村集体有钱了,赵作学率领两委班子为村民们做一些公益事业就容易多了:投资24000元进行电视线路改造,接轨了城里的数字电视;全村人都免费上了合作医疗,村里安装了路灯,给村里的大学生提供助学金。哈日宝楞村离扎鲁特旗政府所在地比较近,人员进出比较复杂。为了村屯安全,2013年,村里又投入2万元,在全村的6个主要出入口安装了摄相头。
赵作学精打细算地把村里的日子操持得越来越好,以至于周围村子的很多人都非常向往哈日宝楞村:“这村有个好书记,我们外营子的人都羡慕得不行。我们那里挺多人都让我给他家孩子在哈日宝楞村找对象呢!”从外村来哈日宝楞村帮女儿看孩子的老杨婶兴奋地说着,语气里对女儿成为哈日宝楞村人很是自豪。
赵作学: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哈日宝楞村党支部书记,1954年出生,初中学历,1983年当兵复员,1986年任党支部书记。
赵作学感言:我当了30年支书,感觉我个人的力量很小,所有的事情都要依靠群众的力量。这么多年,我觉得有愧于乡亲们的是在带动他们增收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我现在正在努力做这件事情。
村民感言:

杨占琴:赵书记是个热心人,村里大事小事他都管,我和老公吵架都去找他评理。他和全村人都相处得很好,大家都很敬重他。

那顺陶格陶:赵书记当了30年书记,对村里每家每户和村里的整体建设,都是有贡献的。涉及到集体经济的事情,他每次都跟村里人商量。我们也都相信他,让他支配集体收入,我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