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对话】草原生态补奖这一轮该咋干?
内蒙古新闻网  16-07-14 00:17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核心提示】

  涉及草场3076.12万亩,其中禁牧面积1844.61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231.51万亩。政策覆盖全旗5个苏木的37个牧业嘎查和1个国营牧场,有6986户,牧民21868人从中受益。

  天然草原多年生植物种类由政策实施前的每平方米7种增加到目前的10种,优良牧草所占比重也由78.3%提高到79.5%,草原地上生物量达到每亩34公斤,比2010年增加了6公斤。

  【背景链接】

  四子王旗位于阴山北麓,乌兰察布市西北部,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产业。近年来,由于受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瓶颈影响及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生态、牧业生产、牧民生活的“三生”矛盾。

  据此,四子王旗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草原生态建设、草原生态补奖、人口转移等各项扶持政策,立足实际,创新思维,积极发挥科技力量,推进杜蒙肉羊产业发展,带领全旗人民走上一条生态和谐、牧民增收、牲畜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道路。

四子王旗委副书记、旗长赵利国

  对话人:四子王旗委副书记、旗长赵利国、本报记者皇甫美鲜

引导群众参与管理 确保补奖政策阳光运行

  皇甫美鲜:自2011年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已经受到我区农牧民的广泛关注,四子王旗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生态环境得到了哪些改善呢?

  赵利国:我旗启动实施了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涉及草场3076.12万亩,其中禁牧面积1844.61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231.51万亩。政策覆盖全旗5个苏木的37个牧业嘎查和1个国营牧场,有6986户,牧民21868人从中受益。四子王旗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共投入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6亿元,自治区各级配套资金1亿元。

  与此同时,我旗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从2007年开始,四子王旗委、政府把大力发展高效畜牧业、牲畜改良工作列入了畜牧业工作的重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确立了以本地蒙古羊为母本、杜泊羊为父本的“杜-蒙”杂交高效生态肉羊养殖模式,并在牧区大力推广肉羊杂交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年来,我旗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监测显示,2015年全旗草原植被平均盖度28%,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个百分点。天然草原多年生植物种类由政策实施前的每平方米7种增加到目前的10种,优良牧草所占比重也由78.3%提高到79.5%,草原地上生物量达到每亩34公斤,比2010年增加了6公斤。沙尘大风天数较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

  皇甫美鲜: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集生态与民生为一体的新政策,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力求维护好牧民的利益。那么四子王旗在落实草原生态补奖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让牧民减畜不减收呢?

  赵利国:我旗主要从几个方面突破。一是科学规划,推动肉羊产业区域化发展。为了确保肉羊产业规模化发展,我旗建立了“公司+牧户+市场”的合作经营方式,形成了收产销一条龙。同时,我旗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肉羊产业投入力度,牧民每购一只杜泊种公羊政府补贴3000元。通过这些方法,使牧民饲养现在150只母羊的经济效益等同于原来饲养450只母羊的经济效益,养殖经济效益明显,合作户牧民人均年纯增收3.5—5万元,到目前合作示范户已达到2000多户。二是进一步加强草畜平衡区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全旗标准化暖棚、储草棚和青贮窖累计分别达到57.73万平方米、7.2万平方米和58.21万立方米,三分之一以上的牧户达到户均一窖、两棚;配套饲草料加工机具1353台(套),其中牧区达到630台(套)。三是促进禁牧区转移劳动力就业,改变转移劳动力“高体力、低稳定”的工作状况,培养和建设新型农牧民工队伍。我旗每年狠抓牧民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转移劳动力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能力。

  皇甫美鲜:草原生态补奖的关键在于落实,在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四子王旗将如何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使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赵利国: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旗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旗畜牧、财政、审计等旗直有关部门和牧区苏木镇场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苏木镇场、各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协调指挥、统一推进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统一考核评价”的工作机制开展工作,同时明确专人承包苏木镇场,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强化监督检查,层层落实责任。由旗领导包片,对该项工作分片进行督查、指导和考核。并下发了《四子王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细则》,对项目情况、补奖程序、监督管护等方面进行了细化。以10万亩为一个单位,聘用管护员1名,全旗共聘用管护员308人,并制定了管护人员奖罚措施。另外,将补奖政策纳入年度考核范围。

  再次,细化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水平。组织党政管理干部、政策实施和监管人员加强相关政策的学习。同时加大政策实施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草原承包到户工作。各苏木乡镇场按照《草原法》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草原确权和承包工作,确保已纳入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政策范围的草原承包到牧户。

  最后,加强资金监管,积极兑现资金。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补奖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拒绝杜绝挤占、克扣和挪用行为。建立了旗普查、苏木自查的监督检查制度,对牧户数量、承包草原面积、补助奖励标准、减畜落实情况、补助奖励资金数额等进行公示,引导群众参与管理,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补奖政策实施的公开、公正、阳光运行。

  【百姓声音】

  禁牧致富两不误

  唐珍义,今年58岁,家住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阿莫乌素嘎查。他原本是个靠养牧为生的牧民,在禁牧政策还未实施之前,他的全部家当就是三百只羊和一间土坯房。当时,他的一儿一女还在上学,每年缴纳的学费对并不富裕的唐珍义的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在禁牧政策出台之后,牧民唐珍义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因地制宜,办起了养鱼塘和蔬菜大棚,成为了脑木更苏木养鱼、种菜第一人。苏木政府也给予唐珍义各方面的优惠和支持,除了禁牧补贴外,还为其争取到了政府“一事一议”项目补贴。他在蔬菜大棚、鱼塘的基础上,还建起了五座蒙古包,发展了牧家乐旅游区。

  他算了一笔账,过去靠养300多只羊生活,每年能收入五六万元,现在鱼塘一年都能产出六七百斤鱼,两三个月清塘一次,平均一年的收入最少增加了两万到三万元。下一步,唐珍义决定再扩大养殖范围,引进螃蟹、虾等受大众青睐的海产品,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使景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文/图塔娜)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呼和浩特迎来强降雨 市民出行受到影响
大雨来袭,呼和浩特再现城中“湖”
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内蒙古扶贫重要途径
查看马铃薯长势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禽兽五旬男连续5年强奸妻侄女
• 内蒙古电影集团北疆文化产业园项目全面启动
•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论坛(2016)”在呼和浩特召开
• 我区住宅地震巨灾保险首单生效
• 中蒙最大口岸实现首笔图格里克现汇兑换人民币业务
• 青少年文明上网倡议书
• 成吉思汗大火锅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专题推荐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高考直通车——2016年高考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