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土默川大地,歌声悠扬,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十个全覆盖”文化室建设,为广大农村牧区创建了文化活动的舞台,老百姓欢声笑语,盛赞党的政策好,文化惠民措施好,文化室成为群众的开心乐园。
走进土左旗察素齐镇王齐村文化活动室,村民们在整洁明亮的文化活动室开展起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群众少了农闲时节的赌博、酗酒,多了在文化活动室剪纸、下棋、健身、读书看报的身影,几乎天天都有人来这里,且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群众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就是“十个全覆盖”文化室建设给百姓带来的实惠。(通讯员 杨鑫)
设施很齐全
村民在文化活动室内健身。
每到农闲时节,去村里的文化活动室跳舞成了乌海市海勃湾区团结新村村民王豪霞每天雷打不动的事,在宽敞明亮的文化活动室里,伴着节奏欢快的舞曲,王豪霞和村民们翩翩起舞。王豪霞告诉记者,以前农闲时就是看电视、打麻将,现在不仅可以在文化活动室跳舞,自己还参加了村文艺队,有关部门为文艺队配备了音响和服装,还派了专门的辅导老师,人们的跳舞热情高涨。如今行走在乌海各个村庄记者看到,在文化活动室里跳跳舞、下下棋、健健身已成为农民农闲时的生活常态。大家认为,有了文化活动室,日子过得充实了,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乌海市高标准新建、改造文化活动室21所,文化广场39个,并为这些文化场所全部配套了电视、音响、健身器材等文化设施设备。同时,乌海还制定了《乌海市群众文化辅导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乡村文艺队伍培训活动,并为每村配备一名文化辅导员。依托各文化曲艺协会,该市还经常在农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现如今,乌海的农民享受到了与城区居民同步的公共文化服务。此外,依托文化活动室,并结合“书法五进”,乌海市各村还经常开展书法活动,平时忙农活,闲时写书法已成为农区居民的生活新风尚。(记者 郝飚)
高兴就唱出来
村民表演二人台。
欢快的秧歌扭起来,喜庆的歌曲唱起来,“七一”前夕,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旭光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群联谊活动。
“小油路光又光,工字砖铺两旁;杨柳树排成行,大伙儿看了喜洋洋;卫生室修得好,看病不用四处跑……”村民们用自编自演的歌曲、舞蹈、快板、二人台对唱等多种形式,真切表达了对党的惠农政策的感恩心声和对小康生活的美好憧憬。农民高凤莲是村里文艺活跃分子,说起“十个全覆盖”连连称赞:“全覆盖改变了我们农村落后的面貌,现在村里建起了活动室、小游园、文化广场,每个村民小组都组建了舞蹈队,我们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了。”
巴彦淖尔市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过程中,十分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将农牧民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纳入整体规划。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嘎查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756个、农牧民文化大院23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13个,民间文艺团体、文艺队、民间剧团571个,为673个嘎查村活动室文化室配套了各类文化器材,公共文化四级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记者 韩继旺)
村里有了图书阅览室
村民在图书阅览室内挑选图书
7月14日,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红星街道大草房村图书阅览室,当地村民阅读喜欢的书籍,充实自己。
“以前在农村,书和报纸都不常见,更不用说专门看书的地方。现在我一有时间就到文化活动中心看种植方面的书,村里的小孩儿暑假也有了看书学习的好地方!”村民王伟涛高兴地说。
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实施以来,科尔沁区因地制宜,以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场地的规模为标准,分三个等级建设嘎查村文化活动中心,打造汇集宣传文化、广播电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现已建成一级示范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2家,二级标准化文化服务中心164家,三级达标文化服务中心68家;并依据分类打造标准,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分类配备了基本设施设备。以“文化+”的理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末端整合,依据各嘎查村文化特色建设具有地域性的小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村史馆等特色展馆,浓缩城市、乡村记忆,现已建成7个。
依托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今年,科尔沁区开展了“广场‘惠民’文化季”、“树文明乡风·做文明主人”、“书香科尔沁”全民阅读推广等大型主题活动700余场。(记者薛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