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头号民生工程,是沉甸甸的责任。包头市九原区制定的脱贫21条实施细则,就是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撑,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永丰村的杨兴平一家四口人一直靠着6亩地艰难的维持着日子,年收入只有4000元的杨兴平一家是村里不折不扣的贫困户。脱贫,是他们一家人的梦想!
基地技术员孙保祥给杨兴平(右)指导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田间管理技术。
12月初,杨兴平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和村里其他3个贫困户被安排到村里的绿色高效种植与科技示范项目基地学习种植技术,并且签了一年的工作合同,月薪3000元。“算下来一年3万多,我的日子有盼头了!”
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200亩的永丰村绿色高效种植与科技扶贫示范基地。
绿色高效种植与科技示范项目基地是哈业胡同镇在永丰村的产业扶贫项目。根据合同,基地免费为贫困人口提供优质苗种及技术服务,优先录用贫困人口为基地产业工人。同时基地每年向哈业胡同镇上交20万元利润,用于该镇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生活补贴,直到完全脱贫。
产业扶贫只是九原区脱贫措施之一。九原区采取因户施策的方法,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企业带动就业补贴、金融扶贫、教育资助等方面制定出台了21项实施细则。“这就像超市,贫困户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脱贫政策。”九原区扶贫办主任段瑞军说,目前九原区741户1704名贫困人口已全部确定了自己的幸福模式。
王文昌、王引儿老两口盘算着依靠“扶贫猪”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九原区农牧业的技术人员定期来到王文昌家在查看“扶贫猪”的生长情况。
哈林格尔镇全巴图村的王文昌、王引儿老两口已过古稀之年,他们选择的幸福模式是申请了2头“扶贫猪”。
“两头猪都是从正规渠道经过完全检疫的仔猪,今年喂好了能产肉500斤,到明年纯收入6000元不成问题。”王文昌说,他计划明年买上4头小猪仔,后年就脱贫。
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刘建平一家陷入了困境。
段美英精心地喂养着维持一家生计的几头奶牛。
萨如拉街道办事处第二居委会的刘建平5年前患上了肺心病。几年下来,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一屁股债。老伴段美英不但要照顾丧失劳动能力的刘建平,还要供养两个女儿上学。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因教致贫”。
九原区扶贫办工作人员人手都有一本记录贫困户信息的《精准扶贫工作台账》。
居委会书记张宏斌(右)、主任马永在竭尽全力地帮助社区内唯一的贫困户。
针对刘建平家的实际情况,九原区和街道两级扶贫部门除了按照现有的扶贫政策,还积极寻找其他方式帮助他们一家。就在不久前,居委会书记张宏斌为刘建平即将大学毕业的大女儿联系了一家企业,解决了她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让这个家庭多了一份收入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于涛 怀特乌勒斯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