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7年全国两会 > 评论解读 正文   
娱乐节目要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内蒙古新闻网  17-03-14 00:06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日前,有政协委员提出,一些电视台、互联网和直播平台盲目追求高收视率、高点击率,节目内容泛娱乐化,此议引起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家长们的共鸣与思考。

  近年综艺类节目井喷,直播平台升温,各类娱乐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很多节目积极健康受到观众的欢迎。但也有一些节目,有的用明星“互撕”招眼球,有的用炒作退赛“吸粉丝”,有的用深挖“下限”赚收视率,还有的用恶搞、毒舌“博出位”……

  娱乐本无错,错的是用低俗化的“眼球经济”小格局取代文化传播的大责任。此类娱乐节目,用感官刺激博取廉价笑声,以盲目猎奇吹大收视泡沫,在资本催动下抄袭克隆、不断改头换面,新鲜感一过,留下的不过一地鸡毛。久而久之,周而复始的自我复制耗尽了文化市场的“内力”,又反过来压抑了优质文化产品的创造动力。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在众多娱乐节目中异军突起“圈粉”无数,引来好评如潮。这证明了寓教于乐的节目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好的娱乐节目完全可以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既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呈现趣味性。

  寓教于乐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社会每个人的共同责任,文艺创作既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寻宝,又要善于扎根现实生活采风,让黄钟大吕和乡间小唱交相辉映,谱写出中国气派的时代金曲。(新华社记者 姜伟超 段续)

[责任编辑 杨文娟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现场】“周末大舞台” 就看二人台
【现场】我为植物做“名片”
【定格】建好税务系统法制基地,点赞!
【定格】首府集中销毁假冒伪劣消防产品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三家央企联手打造“超级工程”——G7京新高速公路
• 《内蒙古日报》开通Twitter账号 让世界爱上内蒙古
• 奔跑吧,内蒙古!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答记者问
• 一张快递单泄露全家信息?如何避免“快递单诈骗”?
•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内蒙古有啥实招?
• 李纪恒布小林看望我区报道全国两会的媒体记者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