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厚重”之城——
“包头大剧院平均每3.8天就有一场演出”
5月5日,市民梁晓一家在包头大剧院观看了德国Vocaldente无伴奏合唱团音乐会:“第一次感受用这样的方式演绎的世界经典曲目,觉得非常新颖。”
“今年,包头大剧院计划演出160多场,并将延续高端、多元特色,市民音乐会、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儿童戏剧节等奠定了全年的演出节奏。”包头市国际会展中心副主任李静波介绍,2016年,大剧院演出141场,平均每3.8天就有一场,吸引观众15万余人次,营业收入上千万元,较运营初年的2014年接近翻倍。“以上指标领先于西北地区其它剧院,也不输给二线城市。”
包头市文化局局长王松涛表示,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黄河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在这片土地交汇。我们不断挖掘整理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城市内涵,丰厚着市民的积淀。
如今,鹿城元宵文化节、鹿城文化艺术节、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等大型群众文化品牌深入社区和乡村,新年音乐会、民族音乐会、交响音乐季等演出贯穿全年,民间艺术团体百花齐放,大型交响乐史诗《草原》等经典剧目好评如潮。数字化升级改造后的568家“草原书屋”遍布乡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传技艺、展村史、讲故事活动深入开展。
文化艺术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性格特征和气质魅力。
鹿城处处诵读声。从4月到8月进行的“第六届鹿城读书节”正风生水起,诗词诵读比赛、故事比赛,主题征文、阅读讲座、草原蒙古语诗会、名人名家进高校等品牌项目在企业、学校、机关和乡村广泛开展。
九原区沙河二小,一场“飞花令”正在进行,参与的6名学生对答如流。在这里,每天早上20分钟的经典诵读已持续12年。6年中,学生们轻松达到人均背诵10万字、课外阅读540万字的目标。学校开发的15册教材已被很多学校使用。
观众71.6万人次、各类活动150场……2016年在包头举行的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包头以“相约鹿城读书节·共享精彩书博会”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历时4个月的全民阅读活动,让书博会成为一场全民阅读的盛宴。
文化熏染与艺术熏陶,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中增强着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