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草原尽欢歌
——党中央关怀内蒙古发展纪实
有一种幸福,叫党的关怀;有一种温暖,叫祖国大家庭的怀抱;有一种深情,叫草原儿女心向党。
70年来,党的民族政策照耀着内蒙古这片英雄辈出、充满传奇的土地,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2500多万各族儿女续写出新的传奇。
今天,内蒙古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生活幸福的北疆“中国梦”正在变为现实。
70年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我区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凝结着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殷殷期待
2017年3月5日,初春的北京暖意激荡。
“组织好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再次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洒入内蒙古2500万草原儿女的心田。
回望70年,党中央、国务院的目光从来不曾离开过内蒙古这片土地,自治区每一步前行无不牵动着北京,牵动着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心。
1947年,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声中诞生。
“曾经饱受困难的内蒙古同胞在你们领导之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我们相信,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紧密团结,为着扫除封建压迫与民族压迫,建设新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庆祝你们的胜利!” 1947年5月19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来的贺电让草原儿女心潮澎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内蒙古和全国各地一起步入发展新时代。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殷切希望内蒙古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总政策,发展起来走进全国前列。
在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下,内蒙古自治区顺利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在农区较早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牧区在全国率先推行“草场公有、承包经营、牲畜作价、户有户养”的“草畜双承包”生产责任制,工业上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使全区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时光流逝,深情如一。
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内蒙古大地,到处洋溢着蓬勃的发展活力。
1999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来到内蒙古,走进工厂、学校和牧民的毡包。江泽民指出,内蒙古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要注意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国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迈入了新的世纪,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不仅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各项任务目标,而且为新世纪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雄厚扎实的基础。
话语凿凿,情真意切。
2003年1月,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遭受特大雪灾。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顶风冒雪来到阿巴嘎旗巴彦乌拉嘎查牧民那木吉拉齐仁的家里。他嘱咐说:“你们要坚定信心,搞好生产。党和政府一定尽力帮助你们。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胡锦涛对自治区的领导干部说:“做好内蒙古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内蒙古2300多万群众的福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要“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岁月交替,情义更浓。
隆冬时节,内蒙古大草原,千里冰封雪皑,一片银装素裹。2014年1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我区考察指导工作,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和戍边官兵。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提出“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时代要求。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一系列符合发展实际的战略思路,引领内蒙古发展走进了全面转型升级的新时期。
“这是共同团结奋斗的70年。”每每谈及党中央无微不至的关怀,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总是心绪难平:“70年来,各族干部群众在这里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一个繁荣、进步、民主的内蒙古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