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文明之风吹遍乡野 ——准格尔旗搭建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采记
内蒙古新闻网  19-12-04 11:02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文明乡风滋润心田……时下,走进准格尔旗的乡村,就可以感受到别样的文明新气象,这是准旗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紧紧围绕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喜人成绩。

  景美村美 乡村有“颜值”

  乡村要美,环境要先美。整洁的卫生环境,是提升乡村宜居度的基础。

  这些年,准旗将农村环境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双二二三”管理运行模式,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旗处理”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指导和推动后续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近三年,农村累计拆除废弃房屋和断壁残垣8.7万处,清理“五堆”588万吨,配套新建改建厕所2268个,建设垃圾中转站158个,垃圾填埋场46个,配备垃圾桶13757个,配备清扫、转运车辆141辆,使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一去不返,风景随处可见,新风扑面而来。

  房新了,树绿了,路平了,院净了,生活有奔头了,乡愁留得住了。村民们争先建起农家乐,利用优美环境打造美好生活,又以经营所得回馈美丽乡村。渔家乐、垂钓、葡萄长廊……走进十二连城乡小滩子村,仿佛置身于一世外桃源中。

  小滩子村紧邻黄河,近几年,为建设美丽乡村,小滩子村共实施改造危旧房540户,街巷硬化53.8公里,绿化965亩,安装路灯250盏,建成自行车慢行专线17公里,葡萄长廊2公里,垂钓风情园30亩。特色产业农家乐、渔家乐共计71家,已有从业人员270余人,平均营业收入达到40万元,每年接待31万人次。

  如今,结合现有的生态资源,小滩子村已经有了集休闲、娱乐、垂钓、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家乐园,打造了“沿黄渔家风情、黄河文化旅游、河滩农业观光”3个各具特色的体验区,成为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这里环境真美,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格,节假日带着家人过来玩玩真不错。”来自薛家湾镇的游客张勇说。

  在建设过程中,准旗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依据乡村资源禀赋,按照“不挖山、不砍树、不填沟、不毁遗迹、不截湾河道、不拆除传统文化建筑、不破坏历史街区风貌”的七“不”原则,力争把每一个村子都建成延续历史文脉、传承民风民俗、保留乡愁记忆、富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全旗涌现出一批既体现地域特色、田园风光,又与产业发展相配套,方便村民生产生活的美丽乡村。其中布尔陶亥苏木尔圪壕嘎查、十二连城乡黑圪崂湾村入选了国家第二批田园建筑优秀实例,

  小滩子村被评为国家美丽宜居村庄,魏家峁镇杜家峁村成为国家传统古村落。

  新风铸魂 乡村有“气质”

  “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的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走进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家风家训展厅,村里五大家族的家训陈列其中,他们用最质朴的语言教化儿女子孙,一代又一代,传递着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幸福的追求。这也成了村里的一面文化墙。“村子以实力乡村、美丽乡村、和谐乡村为目标,把家风家训与村庄的文化墙融为一体,不仅让农村环境大为改观,还通过文化墙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城乡文明创建的一道风景线。”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三永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准旗将家庭教育作为乡风文明重要抓手,2017年全旗表彰旗级文明家庭11户,用先进典型来引领好家风;组织开展“忆家风、谈家训、讲最美家庭故事”巡讲活动,用家庭文明理念和极具感染力的典型事迹引导所有家庭见贤思齐、崇德向上;开展“影响我一生的家风家训”主题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先进典型推荐评选活动,以评选树典型,以典型促提升。近两年来,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180余处,评选出各级“十星级文明户”864户、“好婆婆”“好媳妇”“新乡贤”等先进人物100余人,对旗级以上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家庭及其家人奖励旗内免费旅游一次,以示鼓励,其中,有农业户口并从事农业生产的还可享受一年5万元贴息道德信贷,有效激发农村群众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情。

  在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中,准旗旗帜鲜明地提出“六提倡六反对”,狠刹农村牧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歪风,以淳朴民风促优良乡风。目前,159个嘎查村都设立了“一约四会”,有效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广大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悄然提升,节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农牧民的新追求。志愿服务开展得更是如火如荼,各乡村纷纷建立起志愿服务队(站)并积极探索服务运行方式。沙圪堵镇西营子村2016年就成立了夕阳志愿服务队,他们平均年龄已过65周岁,义务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组织开展文艺活动;薛家湾镇巴润哈岱村文艺志愿队,每周定期开展两次文艺活动,通过活动来凝聚人心;大路镇杨四圪咀社区成立“孝老爱亲、和睦邻里”志愿服务站,不仅解决了社区老人们的一些生活困难,同时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载体……

  文化充实 乡村有“品质”

  布尔陶亥苏木的文化站里歌声嘹亮,市级漫瀚调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赛音吉雅老师正在教授学员学习蒙古民歌。赛音吉雅老师虽然已经70岁了,但依旧精神矍铄,他总说是艺术让他的生命充满活力,所以他也想把这种活力带给乡亲们。每逢赛音吉雅老师讲课,很多村民再忙也要放下手中的活去听课。

  群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让群众当主人、唱主角,乡风文明建设才能常态长效,富有生命力。准旗现建成14个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2个嘎查村标准文化室,152个草原书屋,10处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和94个基层电子阅览室,95个文化广场,92个小戏台,电视“户户通”42117个,广播“村村响”163个,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实惠、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准旗农村基本形成了“交流有地方,活动有去处,娱乐有场所”的乡村文化格局。目前,组建了14支文化馆、站文艺队,13支数字电影放映队,扶持60多户文化示范户,培育乡土非遗传承人69名(其中市级以上19人),真正让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用文化充实了村民的生活。

  “安全法律是宝藏,依法办事危险防;法律法规非儿戏,遵纪守法要牢记……”一个明媚的午后,准格尔旗乌兰牧骑将一台以法治为题材的小品小戏送到了薛家湾镇阳塔村。接地气的演出深受村民欢迎,村民田万说:“我们庄户人识字少,也看不懂书,今天艺术团来村子里给我们宣传法律知识,好懂好学又好看,我们很喜欢。”

  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准旗将作品创作作为抓手,推出一批形式多样赞美农村文明风尚的优秀文艺作品,如小戏小品、微电影、三句半、快板、歌曲等。并组织开展巡回演出,让群众观看精彩节目时接受文明熏染。邀请本土农民导演樊晓龙以中国好人、全区道德模范刘显亮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好人刘显亮》,在各村社区巡演400余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准格尔旗乌兰牧骑原创的漫瀚调音乐剧《海红果酸海红果甜》《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小品《手机惹的祸》《考亲戚》等,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结合各地地域特色和文化资源优势,准旗推进文化发展“一乡一品”建设工程,形成了准格尔召镇“三会一展”、沙圪堵和十二连城等乡镇的二月二灯游会、薛家湾镇四月初八庙会、暖水乡正月二十五古会、布尔陶亥苏木点素敖包祭祀等节庆活动品牌。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风文明的力量,准格尔旗搭建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自身实际和群众的新需求,在乡村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与探索,让党的好政策如春风化雨般入脑入心,村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治意识和科学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记者 王亦然 通讯员 赵冬霞)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