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包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医疗保障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履职、扎实工作——36种国家谈判抗癌药品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重拳出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降低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价格着力破解看病贵,职工医保统筹基金静态可支撑月数从负数提高到2019年底的1.7个月……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开启了新时代包头市医疗保障工作的新征程。
抓攻坚,保障有力
精准落实医疗保障扶贫政策
一年来,全市医疗保障部门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不折不扣落实“既不吊高胃口、又不降低标准”的总体要求,成立专班,举全系统之力,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在“精”和“准”上下功夫。发挥好医保扶贫政策兜底功能,建立起覆盖全市、科学合理、支撑有力的政策体系,筑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发挥政策效能,保障贫困人口不因病致贫、更不因病返贫。提高政策知晓率,指导旗县区及时落实贫困人口资助参保政策,实现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健全医保基金垫付等机制,支持开展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减轻了贫困人口垫付压力。医疗保障建档立卡受益人群达到12167人(次),医疗总费用4605.71万元,共计报销4327.38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4%。
重打击,持续高压
持之以恒保障医保基金安全
一年来,包头市相继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和“打击欺诈骗保百日攻坚行动”,以挂名住院、为参保人员提供虚假发票、串换药品及耗材等20多种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具体行为为重点,设立欺诈骗保举报电话,严格线索查办,加大违规行为曝光力度,持续保持打击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268家(次),查处违规违约“两定”机构652家,约谈整改564家,停网整顿70家,暂停医保服务24家,解除医保服务协议15家,累计拒付医保基金4609.84万元,扣除协议违约金47.85万元,追回医保基金30.67万元。
疏流程,简政放权
维护参保群众医疗保障权益
一年来,市医疗保障部门简化转诊转院备案流程,丰富备案渠道,逐步实现备案服务“不见面、零跑腿”。全市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平台,各旗县区至少有一家跨省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全市城乡居民异地直接结算率从2018年33%提高到2019年的66%,职工跨省异地直接结算率从59%提高到90%。将肺动脉高压、血友病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管理,减轻参保人员医药费用负担,方便各旗县区参保人员就近办理。业务的精简下放和优化,从根本上解决了众多参保患者异地就医“往返奔波累、报销周期长”的痛点。
快拨付,两个确保
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县两级医保部门迅速行动,会同财政、卫健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特殊医疗保障政策措施,确保确诊、疑似患者和医学观察人员不因费用、目录限制等问题得不到及时救治,确保收治定点医疗机构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
建立医保基金预付“绿色通道”,将35种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所需医用耗材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向6家疫情救治定点医疗机构预拨基金700万元,与总额预算控制分账核算。
开通医保经办服务“线上通道”,推行延期办、线上办和电话办,主导无接触办理医保业务。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将医疗机构单次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慢性病患者可由医疗机构就近转至慢性病药店购药。同时,对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监管部门通报处理的12家定点药店,依据协议规定作出取消定点资格3家、暂停医保服务6家和责令整改3家的处理决定。(记者 张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