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打造宜居宜业现代之城
内蒙古新闻网  20-04-21 10:12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建筑陈旧老化、路面坑坑洼洼、配套设施破损严重、车辆乱停乱放、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一提起老旧小区,不由联想到这样的场景。随着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连日来,为保障今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增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改造项目组工作人员正在积极走访,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针对各小区存在的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制定改造任务计划,为后续全面组织实施夯实基础,以确保所有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房龄10年以上就可以算是老小区了,北站小区现在已经30多岁了。上世纪80年代买房时,这里还是集宁数得上的好小区,我在这里已经住了近30年。现在这里环境又脏又乱,真是需要整治一下了。”现年55岁的铁路职工李志明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仔细了解着政策和方案,气氛好不热闹。“以前就是暖气不热,冬天老坏,自来水管也经常停水,还有那外面的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一下雨粘的走也没法儿走,老人们出来活动活动也没地方,大家听说旧小区给改造,我们都挺高兴的,改造了环境肯定比这强多了。”居民陈广义十分憧憬。

  集宁区北站小区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住宅小区,由于房屋建筑面积狭小,小区居民为了拓展生活空间,加出了多处小房用做杂物间,且小区地面坑洼不平,生活环境差。今年,我市提质改造老旧小区,北站小区被列为第一批改造范围。在工作人员入户摸底后,很多住户对改造充满期待。

  据了解,今年集宁区分两批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36个,142万平方米,惠及17000户。改造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房屋局部修缮、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完善配套设施和建立市场化物业服务长效机制。通过老旧小区楼梯外墙保温、窗户、楼顶防水、路面硬化等综合改造工程解决老旧小区现存问题,打造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物业管理服务健全的住宅小区。

  “不做表面文章,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改造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切入点,以“功能提升”为主,统筹考虑“水、电、路、气、消、垃”等内容,“适度提升公共空间,增加配套设施,营造平安、整洁、舒适、绿色、有序的小区环境,利用好现有空间、挖掘出潜藏空间。”负责施工改造的集宁区国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炯告诉记者,目前,前期施工招标程序已经全部完成,对每个小区的管网走向以及新的管网如何安装摸底工作已经结束,下一步要开始入户摸底征求意见工作,预计四月底旧区改造工作全面展开。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围绕住房保障、城乡环境治理、房地产业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惠民生、促发展、补短板、强改革,全力推动住建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崔勇表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为了贯彻落实好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今年住建部门将围绕“城市市容整洁有序,生活交通便利安全,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城市精细化、生态化、人文化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崔勇进一步介绍,具体就是在“改、补、提、治”四个方面抓好落实。“改”,就是在确保完成2019年棚改任务的同时,继续改造棚户区3219户、老旧小区92个6258户、农村牧区危房9886户,实现9万多人的住房条件从“有的住”向“住得好”转变。“补”,就是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提”,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围绕“建设高品质城市”这一目标,推广“互联网+”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和服务便利化水平。“治”,就是进一步治理城乡人居环境,在城镇进一步保护和修复城市蓝绿空间,在农村牧区开展“百乡千村”清洁行动,实施村庄亮化工程,逐步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乌兰察布落地生根。(记者 张国欣)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