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载体,注重破解难题,着力改善民生,突出实践特色,全力推动“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经济崛起、构建和谐乌兰察布”活动向纵深发展,奏响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主旋律。
找准“症结”理思路
为找准影响和制约乌兰察布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以“三问三保”为主题的大调研活动,各参学单位广泛征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以及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开展问计于民保增长、问政于民保民生、问需于民保稳定活动。同时,采取开设网络信箱、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意见箱、开展征文活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各参学单位紧紧围绕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部署,自觉立足于基层实际,认真查找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大调研活动开展以来,各参学单位共确定重点调研课题1034个,形成有价值的专题调研报告824篇。大调研使全市上下最终形成“发展清洁能源,构筑空中三峡,打造风电之都,壮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新思路,找准了解决民生问题最大“症结”——教育公平最迫切、医疗保健最直接、文化生活最渴望、扩大就业最根本、社会保障最关键、住房问题最难解、人居环境最敏感和脱贫解困最重要。
破解难题谋发展
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乌兰察布从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滞后于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充分的实际出发,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力求在破解难题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扎扎实实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乌兰察布市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群众点菜、政府埋单”,目前全市已对征求到的1969个整改事项进行梳理并向群众公开,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1526项,解决各类突出问题896个,受到广大群众好评。特别是乌兰察布民心网的开通和网上舆情制度的建立,有效化解了矛盾,密切了干群关系。
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有12517名机关干部党员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贫困群众44560人(次),办理实事3356件,此举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推动了全市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富民强市结硕果
乌兰察布市全面建立了党员干部服务承诺制、领导干部行政问责制、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有效解决了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浮、假、懒等不良作风,形成“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喜人局面,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全市废止各类政策制度621项,修订完善516项,新建460项,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市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该市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又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年底又遭受罕见的雪灾侵袭,全面完成年度计划任务面临很大压力。为此,他们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应对金融危机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工业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全市停产企业由低谷期的71户降低到5户。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18.5%。全市压缩行政事业性公用经费1800万元用于抗灾救灾,占全年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5.6%。为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组织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和万名农村牧区党员包贫困户活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捐款1212万元、衣服13382件,购煤1999.1吨、购买米面24454袋,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记者江新辉 通讯员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