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实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会为我区老百姓带来哪些振奋的讯息?记者日前采访了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于光军。
记者:《意见》对我区民生发展提出怎样的具体目标?
于光军:一是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牧民及农林场职工饮水安全问题和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尽快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到2015年,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苏木)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嘎查)通公路。二是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妥善解决搬迁农牧民后续发展和长远生计问题。尽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三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四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实现每县(旗)至少有1所基本达到二甲水平的县级医院(含民族医院),有1—3所达标的中心乡镇(苏木)卫生院,行政村(嘎查)有卫生室;实现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出生缺陷分级干预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及农牧区流动服务能力建设。五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蒙古文出版基地。六是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和支持创业的长效机制,解决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七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范围,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十二五”期间实现全覆盖。按照先保后征原则,将被征地农牧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盟(市)、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记者:《意见》对促进我区民生发展提供了哪些具体支持?
于光军:出于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国家对促进我区民生发展提供的具体支持主要体现在项目和重大工程上,这也是《意见》的“含金量”所在,体现了中央对自治区各族人民的关怀。具体有:一是积极开发农村沼气,建设一批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实施力度,加快林区棚户区改造和垦区危房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工代赈、兴边富民等工程。三是支持乡镇(苏木)、村(嘎查)幼儿园和边远艰苦农牧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条件。对高中阶段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以及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建设。推进“草原英才”工程,实施“内蒙古院士援助计划”和“内蒙古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培计划”。四是支持精神卫生、农牧区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专业服务网络建设。加强以县(旗)医院为龙头、乡镇(苏木)卫生院和村(嘎查)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盟(市)综合医院和妇儿医院建设;支持建设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及农牧区流动服务能力建设。五是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牧区电影放映工程、西新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草原)书屋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重大惠民工程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鼓励发展乌兰牧骑等民族文化演艺事业;提高新闻出版单位技术装备水平;支持广播影视数字化、民族语言广播电视和节目译制能力以及特色院线设施建设。加强面向群众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民族体育节庆活动和特色体育赛事,打造体育赛事品牌。六是支持开发牧区草场管护、乡村道路协管、城镇公共服务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基层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七是支持解决关闭破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城乡社会保障经办、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社区服务、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库。
记者:《意见》提出的哪些政策和制度创新对促进我区民生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于光军:《意见》提出了我区要重点推进的政策完善和制度创新的领域,这在一定意义上等于赋予了我区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责任和权利。包括:开展农牧民聚居区环境综合治理,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尽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积极稳妥发展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制定鼓励民间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政策和措施。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鼓励新闻出版单位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和支持创业的长效机制。按照先保后征原则,将被征地农牧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和临时救助资金保障机制。(记者庞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