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站的电子屏显示“打击非法营运”等字样。记者许江平摄影
●编者按:昨日,本报刊登了《“黑车”何以如此猖獗?——呼运集团长途汽车站周边非法营运车辆乱象调查》一文,引起广大读者关注。
近一段时期以来,本报接到不少合法营运车主和旅客的反映,并听取了他们提出的一些质疑:大量“黑车”扰乱正常营运秩序,不同程度危及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管理部门过去或今后如何监管?是谁为“黑车”撑起了“保护伞”?
呼和浩特是自治区的首府。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入首府的区内外或国外的朋友日益增多。客运作为首府的文明窗口之一,不仅要保证自身的正常营运秩序,还要担负起树立首府形象的职责。但是,目前首府的营运秩序现状令人堪忧!据了解,在首府的各个站点现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此类现象。本报今天再次对此进行追踪报道,并将持续对首府“黑车”以及相关问题予以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能对维护首府客运正常秩序、治理“黑车”现象、保护合法经营者和广大旅客的合法权益,起到一定的舆论监督作用。
近日,记者经多方调查,寻找知情人采访,于昨日报道了呼市长途汽车站周边“黑车”猖獗的现象。
屡禁不止的“黑车”,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昨日,有不少市民打进本报热线,对非法营运的“黑车”表示深恶痛绝,并讲述自己乘“黑车”时的意外经历,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彻底将其扫除。
昨日记者发现,呼市长途汽车站进站口外喊站、拉客人员减少,但之前记者暗访时见到的黑车仍停在周边。呼市运管稽查部门称,要想彻底整治“黑车”,需要公安、运管等部门联合执法。
喊站人明显减少
按照前阶段调查的惯例,每天11时,“黑车”拉客现象较为集中。喊站人员也三五成群,聚集在长途汽车站进站口周边。昨日11时许,记者来到呼运长途汽车站看到,拉客、喊站者减少,进站口清静不少,没有像前几天“包头、青山、昆区”之类的喊站声。
但是在锡林北路与车站西街交汇处,人行道上仍有不少商务车停在此处,其中一辆挂蒙AYF***车牌的金杯车,记者在10月18日暗访时,曾经目睹该车载满乘客去往包头。
昨日上午,记者进入车站广场时,一名在此卖报的女子向记者推荐,“买一份晨报吧,报上已经报了。你们别坐‘黑车’了,不安全。”
记者看到,不少旅客正争相买报纸看,并且都很关注这件事。卖报的女子称,她每天都在这里卖报,今天发现拉客、喊站的人少了,感觉清静了许多。
彻查“黑车”有难度
既然“黑车”都是非法营运,理应被取缔,可目前呼市长途汽车站周边的“黑车”,却逐渐形成市场,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黑车”猖獗,何以屡禁不绝?呼市运管局稽查二分局一位负责人说,主要是有市场需求和看得见的利益。
这位负责人介绍,“黑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黑车”数量骤增,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往返一次包头,就有好几百元的收入。再就是市民安全意识薄弱,为图方便,选择乘坐站外“黑车”。
目前,运管稽查二分局负责管理长途客运车辆稽查工作。“我们也想彻底整治,但确实有难度。运管部门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喊站行为由呼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管理,车站广场还有其他部门管,想要彻底整治,要多部门联合执法,还需有牵头单位。对于长途汽车站附近存在的跑‘黑车’现象,我们联合其他部门取缔了一些‘黑车’,但收效甚微。”
罚款、扣留无法根治
稽查二分局执法人员刘彬长期在汽车站周边进行稽查工作。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汽车站时,刘彬与同事在停车场出口,等待“黑车”的出现。取证、查车、扣车、罚款、写保证书,这是目前对“黑车”管理的一种方法,罚款最低1000元,最高可达3万元。然而,最终结果又怎样?
据刘彬介绍,今年6月以后,“黑车”骤增,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也加入跑“黑车”的行列。
刘透露,有的甚至1人就经营七八辆“黑车”。如今,取证难、车主暴力抗法、查处后不易处理、乘客不配合等原因,是“黑车”整治无法取得彻底成效的主要原因。
刘认为,要有强硬的政策法规,例如一辆车如果非法载客,可被录入一个专门的“黑车”档案,除了从重罚款,交警部门还可将车牌和驾驶员证件吊销。
针对坊间传言的运管内部人员有保护“黑车”行为,呼市运管稽查二分局负责人表示,“我们也听到类似说法,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取证是关键。”国庆期间,他们查扣了一些非法营运车辆,查扣后罚款,罚款后写保证书,最多扣留20天将车放走后,仍继续跑“黑车”。(记者邢占国 吴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