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同时,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等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然突出,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即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范外部风险,又要通过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经济转型,进一步释放中长期经济发展潜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经济增长速度短期回调,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全年可达到9%以上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速度在一个由增长潜力决定的合理区间内波动,高一点低一点都没有关系。根据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趋势和波动范围推算,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线大致在9%—10%,合理波动区间大致在8%—12%。我国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体系和手段,包括采取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并结合中长期规划的指导,有能力使年度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这个合理区间内,避免大起大落,更不会突破合理区间的上限或下限。因此,“硬着陆”之类的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放慢,有利于控制价格总水平上涨,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符合宏观调控意图。前3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达到9.4%,处在增长潜力决定的合理区间,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仍将超过9%,是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我国经济基本面可靠,要素组合较优,但成本上升将导致经济增速逐步放慢,必须在转型中增强新的发展动力
决定我国经济发展潜力的基本面中有许多有利因素:从需求方面看,工业化、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期,以住房、汽车为热点的居民消费升级持续活跃,新的区域增长极不断涌现,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市场规模和回旋余地都很大;从供给方面看,长期紧缺的资金已经变得比较宽裕,劳动力总量巨大的优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可以相信,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组合优势仍然存在,在国际贸易中能够转化为比较竞争优势。但不可否认,劳动力、土地和其他资源以及环境的使用成本正在上升,人口老龄化将导致人口红利逐步丧失,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弱化。
最近几年,东部地区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而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则后来居上。不过,虽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这种赶超趋势有利于维持我国经济整体的较快增长,但东部较发达地区在全国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较大,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预示着我国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会逐步减缓。可以预见,从“十二五”后期开始,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合理区间将会比前30年收窄。要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除了继续充分利用基本面中的有利因素,还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等更加持久的增长动力。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分析预测,如果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例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并形成新的人口红利,未来5年我国平均经济增速仍会相当高(8%以上);更重要的是,居民消费率会显著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服务业比重会明显上升,高耗能产业比重会不断下降,结构调整会取得积极进展,单位GDP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将有较大幅度下降。这正是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比较理想的经济发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