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供给的同时,北京市还加强交通管理,对交通运行进行必要的引导。2011年4月开始,北京市实施了差别化停车费政策,调高了中心城区停车收费标准,引导市民在中心城区多选择公共交通。北京市交通委数据显示,停车价格调整以来,路内、路外停车场每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数分别降低了12%和19%,市民出行方式发生积极变化,小客车进入中心城区流量下降12%。
同时,北京市不断加强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出租调度、省际客运、高速公路、城市交通等行业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以网站、热线、手机、车载导航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北京交通信息化发展将建设完成“一个中心、三项工程、十八个任务”,带动全行业基本实现全方位信息化,规划总投资56亿元,公众出行满意度将进一步提高。
在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引导的同时,北京市没有放松与之配套的城市服务。为解决市民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政府带头向市民开放政府大院内的停车场,实行错时停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边居民停车难。同时,号召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商场等开放停车场,实行错时停车;对老旧小区的停车场进行改扩建、利用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建设临时停车场。据了解,今后5年,北京市计划至少建设20万个基本停车位、5万个公共停车位和3万个驻车换乘停车位。
北京市还积极开展了“少开一天车”“绿色出行”等活动,通过宣传引导更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交通执法部门对于“黑车”,以及出租车拒载、绕路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和顺利。
通过综合治理,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取得了一定成效。2011年上半年,北京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为4.5,路网运行速度达每小时24公里以上,整体提高10%;拥堵里程减至115公里,降幅达33%。(记者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