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满洲里口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货运量和出入境人员持续增长,2010年口岸运量突破2600万吨,然而不尽人意的是电子口岸建设尚未并驾齐驱,联检联运部门每年需办理各种单证超过100万份。由于口岸各单位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不够,相关电子信息无法传递共享,大量数据、纸面单据重复输入和核对,极大地影响了通关效率的提高,也给各部门顺畅配合、及时解决问题增加了难度。因而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已成为顺应中俄贸易发展,建设全国一流公、铁、空国际口岸的必然选择。
2010年满洲里口岸委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的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密切结合满洲里口岸实际,不失时机地开展了调研等前期工作,制定了满洲里电子口岸建设实施方案。今年年初以来,口岸委与海关、国检局、边检站、铁路车站、换装所、互贸区、产业园区等单位协调配合,协商网络连通、资源共享事宜。口岸委主要领导多次赴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汇报工作,争取上级支持与帮助,切实解决电子口岸建设实际问题。口岸各部门积极响应大力支持,海关还派人专行赴北京参与相关软件的联合开发工作。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了口岸通关监控指挥系统并投入使用;如期建成满洲里国际公路口岸进出境货车信息查询系统以及进出口货物通关信息查询系统并投入试运行。同时“一单两报”系统已完成设计,正在协调各部门开放数据接口;设备硬件和网络软件各方面工程师、专家对平台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磁盘存储等设备以及网站线路进行了组装调试;对IP地址进行了规划设置,完成了电子口岸平台硬件设施搭载,使电子口岸平台和门户网站进入试运行,标志着电子口岸一期工程接近尾声。满洲里电子口岸建设步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公路口岸进出境货车信息管理查询系统的运行,彻底改变了以往手工记录车辆进出境状态、纸质报送存车情况作业方式,简化了车辆通关手续,减少了车辆通关时间,降低了海关关员劳动强度,严密了监管,为国际公路海关监管区提供了有力保障。通关监管指挥系统整合新建了视频监控点200余个,覆盖了公路口岸,铁路口岸一机场、二机场、三机场以及国门、互贸区、西郊机场等主要通关现场,并为即将运营的新国际货场预留了接口,极大地提高了口岸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确保口岸安全畅通提供了科技支持。
满洲里电子口岸将建设成为具有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录和“一站式”服务等功能,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及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按照这一目标,满洲里口岸将于2012年全面开展电子口岸建设二期工程。该工程主要建设六个系统项目。一是口岸增加监控点100个,完成与各部门的联网共享,建成覆盖主要作业现场的智能化通关监控指挥系统。二是完善扩充公共信息平台和门户网站,与口岸联检部门和企业用户联网,实现互联共享。三是开发“一单两报”系统,协调海关、国检局开放相关数据接口,分别传送,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减少重复作业,降低差错率,提高通关效率。四是协调国检局整合相关数据信息并开放接口,货代及进出口企业通过网络进行身份认证后即可查询货物检验检疫状态。五是升级公路口岸进出境车辆、货物管理系统。在目前运行基础上,与海关总署公路口岸舱单管理系统对接,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货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六是完善提升申报系统、通关系统、网上结算系统,全面提升电子口岸的功能,大幅度提高通关作业效率。
方兴未艾的电子口岸建设为满洲里口岸插上腾飞的翅膀,进一步树立了全国最大陆路口岸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