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养路生涯,有19年是在半荒漠的集二线工区度过。只有初中文化却凭着对专业知识的渴求,拿到高级工人技师证书。1998年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2008年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他就是集宁工务段土贵线路工区线路工长李润久。
1989年,年仅19岁的李润久满怀激情地来到集二线郭查支线查干诺尔养路工区。面对满目荒凉的盐碱滩,他毅然选择留了下来,并立志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工务工作看起来是粗活儿,实际上却是一门复杂的工程,读完四年的大学本科也未必能够吃透,特别是曲线曲率的计算非常复杂,许多大学毕业生对此都颇为头疼。这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李润久来说,简直就是天书。然而,李润久决心要学出个样来。
于是他白天跟着老师傅们边干活边实践,夜晚则翻阅《技规》、《安规》等理论书籍,不懂就追着师傅问,不会就不厌其烦地练。每每下班人们回家后,他却一个人在练功场上练习检查道岔。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的时间,他的业务水平和实作能力飞速提升,成为工区的佼佼者。
和李润久一起参加工作的工友,不少都调回了城里,李润久也多次有机会离开集二线,但他都放弃了,在这里一呆就是19年。期间,他带领职工排除较大风沙雪害险情400多次,保证了铁路运输的安全。
2000年李润久被调任芦家村任线路工长之时,正值芦家村车站所有的道岔由普通型改铺34组SC330水泥枕道岔,由于缺乏经验,出现线路晃车的情况。为了尽快消灭病害,他四处查阅资料,比对二者的异同,总结出改进办法,并带领职工40天不回家各个击破,终于实现了34组道岔动态检查优良率百分之百。
2008年,随着呼铁局运量猛增,驻守在呼铁局万吨通道南大门的孤山养路工区线路设备告急。尤其是冬季,时常发生钢轨重伤,一冬下来得换120多根重伤轨。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换轨对运输的干扰,那年冬天,在技术部门的支持下,李润久组织职工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加固看守,这一冬他们共更换了124根重伤钢轨,为全局安全运输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年的时间,李润久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带领职工用辛勤的汗水确保了大包电改期间万吨通道的安全。
2009年1月,李润久再次身负重任,到土贵线路一工区任线路工长。当时土贵站5#-7#道岔渡线方向高低难以保持,枕木易空吊失效多,严重影响车间整体线路设备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他查阅资料、向同行请教、蹲点观察、反复实验,终于找出整治办法,带领工区职工们仅用25天时间,就将管辖的19组道岔整治完毕。紧接着,他又对常出现问题的462公里“重病区”进行“手术”,经过一年的努力,土贵一工区的线路设备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连续六个月质量全优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李润久的带领下,截至2011年底,土贵线路一工区已实现无行车责任事故12167天。刻苦钻研、勇于挑战的李润久就如铁道线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万吨通道的京包线上永不松劲、闪闪发光!(记者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