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治区党代会报告确定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主题,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迫切需要文化的支撑和推动。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进富民强区,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搞好文化惠民,实现文化富民,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地区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就实现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我们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既要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让群众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要集中力量把文化建设搞上去,让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十一五”时期,自治区大力实施“九个一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培育建立了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内蒙古产业研究基地等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理论引导和智力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打造培育了以“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文化节庆品牌,内蒙古文化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创作生产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丰富活跃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造就了一批新闻、文艺、出版、社科等领域的优秀文化人才,文化队伍整体实力显著提高;抢救保护了蒙古族服饰、长调等一批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扶持激活了一批国有和民营文艺院团,各类演出团体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创建命名了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文化先进旗县和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基层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规划建设了以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乌兰恰特为标志的重点文化设施,文化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改制和整合组建了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为“十二五”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区文化发展基础还相对薄弱,文化建设布局和结构还不尽合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加快文化改革创新,在全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教育和宣传活动,大力推进核心价值体系目标化、系统化、品牌化建设,增进全社会的认知认同。要拓宽教育渠道,把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贯穿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文艺创作生产、媒体宣传等工作之中,把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体现在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各类群体行为规范之中。要精心打造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品牌,精心策划各类主题实践活动,重点打造好以各级各类讲堂为主的理论宣讲品牌,以“万众爱国情”、“群众合唱节”、红色旅游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品牌,以“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主的传统美德教育品牌,以“草原儿女赞”为主的典型宣传品牌,以道德模范评选为主的公民道德建设品牌,以百城万店无假货、文明杯竞赛为主的诚信建设品牌,使核心价值体系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落实。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以会促创、典型示范”战略,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区)、文明旗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二是全面繁荣文化创作生产。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文化选择、文化取向,着力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加强对文艺精品创作的规划指导,精心组织实施文艺精品工程,鼓励一切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推动更多更好弘扬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具有民族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深化拓展“三项学习教育”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大力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活动,使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民精神文化的新空间。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好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
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以基层为重点,精心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文化工程,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以旗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嘎查村文化室和城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重点的基层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加大公共文化惠民“五项公益工程”建设力度,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继续推进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实施一批重点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单位保护维修建设项目,启动自治区级抢救和保护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西新工程、内蒙古民族电影院线等传播体系建设工程,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提高媒体传播能力。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贯彻好中央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办法,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更加重视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搞好对文化设施利用情况、服务效果的评估,切实做到建设一批、管理一批、用好一批。
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区重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的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构建符合地区实际、体现资源优势的文化产业体系。坚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带动文化产业高起点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创造条件促进中小文化企业不断成长,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适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加快发展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普通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供良好条件。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走出去”,搞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高我区文化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左右,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性产业。
五是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继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推行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逐步建立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稳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稳步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巩固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确保改革扎实有序进行。探索建立扶持转制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国家鼓励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各项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扶持措施,支持转企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壮大。推动转制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积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抓好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自身改革,理顺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健全盟市、旗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不断提高文化领域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坚持主管主办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特别要加强对转企改制文化企业的管理,管好导向、管好干部、管好资产,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强化政策保障,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提出的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等各项政策措施,逐步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形成有利于文化改革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六是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壮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加快形成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保障。加强对宣传文化领域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好配强宣传文化部门领导班子,确保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完善“四个一批”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培养一批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端文化人才和紧缺文化人才,加大对青年文化人才和草原文艺创作人才的培养力度,把文化艺术人才及社科研究人才纳入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为自治区文化发展储备人才。认真研究制定选拔培养文化人才、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确保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要认真落实中央将要制定出台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中央《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选好配齐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完善文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成为各领域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要充分尊重作家、艺术家和学者的创造性劳动,合理提高文化人才待遇水平,引导文化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执笔:刘文纪 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