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呼和浩特新闻   
微博
Qzone
首府:节后服务业依旧用工荒
内蒙古新闻网  12-02-03 10:34 打印本页 来源:北方新报 
 

  伴随着春节小长假结束,许多行业的生意和业务量也逐渐回升。但是,让不少商家头疼的用工荒问题依旧严重。记者近日通过走访发现,在保姆、月嫂、餐饮服务员、快递员、洗车工等工种中,用工荒问题让老板头疼不已。

  【现象】老板擦车

  时间:2月1日9时

  地点:海拉尔东街洁惠洗车行

  当日,记者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拉尔东街洁惠洗车行看到,门前停放着5辆轿车等待清洗。记者进店准备采访时发现,休息间内竟然没有一个工作人员。正当记者准备离开休息间时,一名中年女子小跑着进了房间,匆忙拿了一大把干布子后便要离开。“您好!老板在哪儿?”记者问道。“老板?洗车间里面擦车呢,这几天可太忙了!”该女子说。随后,记者来到洗车间见到了正在擦车的老板王国亮,他告诉记者:“从年前开始,洗车工就陆续都回家了,就剩下两名当地的洗车工。本以为小长假过后会有所好转,谁知洗车工们一时半会根本到不了位,无奈只好自己上手了。”说着,王国亮转身回到洗车间继续擦车。一旁正在等待洗车的司机李峰说:“最近两年,春节前后洗车实在太难了,一方面是洗车的多,另一方面是洗车行的人手少。”记者随后又分别走访了首府多家洗车行发现,节后用工荒依旧严重,许多洗车行老板都充当起洗车工的角色。

  【现象】亲戚上菜

  时间:2月1日13时

  地点:悦飨食府

  “老婆,快点儿过来帮忙收拾一下!”2月1日中午,记者来到新城区比塞塔商业街悦飨食府就餐时,听到老板和老板娘这样的对话。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该饭店生意挺火爆,而老板和老板娘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上菜、收拾桌子、结账……两人在近半小时内几乎没有停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饭店老板叫田向东,从年前开始,他一有时间就到店里帮忙,尽管如此,仍然无法满足饭店人员需求。田向东说:“饭店服务员本来就不好雇,加上服务员陆续返乡就更是捉襟见肘了。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我把姐姐和姐夫都从老家请来了。”随后,记者又分别走访了石羊桥路、东影南路、金桥开发区、旧城北门附近的饭店发现,虽然许多饭店都张贴了招聘服务员的广告,但是大多数饭店都招聘不到合适的人员,因此存在着节后用工荒的现象。不少饭店老板表示,最近几年,春节期间服务员返乡的问题更为严重。

  【现象】保姆难求

  时间:2月2日10时

  地点:铁路小区

  “已经上班两天了,保姆还是没有雇上,还好最近不忙,要是再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工作的。”当日上午,家住新城区铁路小区的刘江对记者说。据了解,刘江在一家私企工作,自从年前父母回老家后,她就一直在找保姆,可是至今也没有雇到。春节小长假已经结束,她和丈夫都要投入到工作当中,对于双方父母都在外地的他们来说,能够雇到一个高素质的保姆成了奢望。

  无独有偶,家住玉泉区友谊小区的鄂娜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鄂娜说,年前,一直照顾孩子的保姆就提前回家了,这让她很犯难。为了能够挽留保姆,她曾提出过加薪的条件,但是保姆很坚决地表示:在外奔波一年了,一定要回老家过个年。这不,鄂娜至今也没有雇到保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市民都遭遇了保姆难求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工作,不少人不得不寻找临时保姆,使得保姆工资也比平时高出许多。记者随后又走访了首府多家保姆公司以及家政公司得知,1月初至今,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家政公司始终面临着员工严重紧缺的情况,甚至有的公司不得不停接业务。

  【现象】招聘会冷清

  时间:2月2日11时

  地点:首府人才市场

  酒店服务员2000元,管吃住;传菜员2200元;勤杂工1800元;保安2000元……2月2日上午,首府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许多招聘企业前来招人。“您想找个什么工作?我们单位待遇不错,坐下来了解一下。”在首府人才市场二楼的一个展位前,招聘企业的负责人招呼着求职者。记者注意到,招聘企业的负责人不是坐在椅子上等求职者前来应聘,而是站在摊位边,主动向路过摊位的求职者询问求职意向。

  采访中记者发现,参加本次招聘会的多为餐饮、商场等服务类企业,而前来应聘的求职者却相对较少,许多招聘展位前显得较为冷清。一家餐饮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过后,我们单位就出现了用人荒,其中最缺的就是服务员,共需要10个人。为了招人,我们一早就来到了人才市场,为的是尽早将招聘信息发布出去。然而,一上午过去了,我们仅仅收到2份简历,真是急死人了!”

  据了解,本次招聘会服务类岗位需求量最大,而相对应的求职者却很少。

  【原因】用工需求量较大待遇低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节后用工荒?2月2日,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彤。据他介绍,春节后出现用工荒是由于多数人回家过年未及时返回造成的。由于观念问题,许多人认为过了农历正月十五或者二月初二才算是过完年,之后他们才出来找工作,因此,春节期间人力资源较为匮乏。张彤说:“节后用工荒问题一般都出现在一些服务类行业,其中以餐饮业最为严重。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开出的工资待遇相对比较低,而相应的工作量却很大;一些用工单位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员工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由于服务业岗位需求量较大,许多从业人员并不担心找不到工作,遇到节假日他们便随便甩手不干。”

  【对策】搭建供需平台

  为了应对节后用工荒,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就业平台,春节长假结束后,呼和浩特市人才服务中心于1月31日举办了招聘会,并定于每周二、四、六举办专场招聘会。此外,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企业在春节后的用工需求情况,制定帮助企业招聘的专项工作方案,并将于近期开展“春风行动”大型就业洽谈会等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现场洽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春节前,相关部门就组织开展了企业人事劳资人员培训班,积极引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宿感。作为用工的主角,许多企业也想尽办法,提升节后返工率。据呼和浩特市一家饭店的负责人介绍,节前,该饭店给所有员工涨了工资,同时对返乡的员工给予一定的补贴。节后,该饭店员工返工率达到95%以上。

  【建议】各方合力应对

  对于如何应对用工荒的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红艳表示,春节过后出现用工荒是一个多年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难点问题。用工荒的存在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还对地方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解决好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陈红艳说:“作为政府部门,首先应该努力完善当地人才市场建设和管理,疏通用工渠道,同时,增加各类招聘会场次,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其次,要为吸引人才营造良好的地域大环境和人文大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户籍制度改革,使进城务工人员有归属感。作为企业,不仅要提高员工的待遇和福利,还应该在社会保障方面多做文章,增加员工的安全感。同时,企业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联络和文化交流,从员工心态入手,在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使员工对工作前景充满期待。”

  【相关链接】新生代农民工节后找工作不急

  据记者调查,如今在台州劳动力市场上,80后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其次是70后和90后农民工,60后农民工逐渐淡出就业市场。

  对于农民工来说,春节后找工作,他们的感受是:最受尊重。“春节前,企业放假,人走得差不多了。节后,企业为了招工恢复生产,对我们找工作的都很客气。”来自山东的鞠先生说,“这时候找工作,最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1月27日,鞠先生就开始在市区各个人力资源市场转悠,但三四天下来,仍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记者问他不怕找不到工作吗?他坦然说:“不急!现在许多企业都缺工,慢慢找。”

  “慢慢找”,这可能是许多农民工节后找工作的心态。在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中,绝大多数是外来新生代农民工,本地求职者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但不管在人力资源市场还是人才市场,新生代求职者都认为,春节后找工作,不急。(据《台州日报》) (记者 侯 锐 张学博)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