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内蒙古一学院大一学生小高向记者反映:“我们轻信两名推销女子的话,最终花费4000元买了10箱海飞丝洗发露,回到宿舍打开箱子发现,洗发露的包装和味道不对劲儿。于是,第二天就和推销人员联系却怎么也打不通电话,我们怀疑这10箱海飞丝洗发露是假的……”
俩女子到宿舍推销
据大学生小高反映,3月3日17时许,两名女子来到她们宿舍推销海飞丝洗发露,一名女子自称是宝洁公司的工作人员,名叫陈思琪;另一名女子自称是宝洁公司的实习生,也是一名学生,名叫李丹。两个人极力给小高和她的3名舍友推销海飞丝洗发露,还让她们做校园代理。见两个人说得天花乱坠,且十分合理,4人便慢慢接受了两个人的建议,以4000元买了10箱10个系列共计240瓶海飞丝洗发露。18时许,两名女子跟着她们去校内的银行取款,自称是李丹的女子给了她们一份代理协议;18时40分许,一名自称是李刚的男子将10箱洗发露送到了学校大门口,还给她们开具了一张收据。
小高称:“纸箱上面有‘广州宝洁公司’字样。”当日19时50分,小高按照推销女子留的手机号码发短信问对方公司的营业执照号和地址,对方只回复了公司地点在回民区中山西路国贸大厦,称营业执照号不知道,后来小高她们再打电话给两名女子,两个人白天不接电话,晚上则关机。
怀疑洗发露是假的
通过两名女子不接电话和关机的行为,小高等她们感觉上当了,赶紧从箱子里拿出洗发露查看,她们觉得洗发露的包装和味道不对劲,便怀疑这10箱海飞丝洗发露是假的。小高告诉记者:“当初在宿舍推销时,两名女子根本不给我们考虑的时间和说话的机会。当时她们还说第二天下午要在学校做海报、搞展销,后来就没信了。”
记者在4名学生提供的代理协议和收据上看到,协议中甲方负责人的签名是李丹,签名处盖有“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经销部宝洁专用章”字样的章印,收据上也有同样的章印,收款人是李刚。记者观察发现,4瓶不同系列的海飞丝洗发露的外包装与市场上销售的并无不同(如图)。
按照4名学生提供的地址,记者并没有在中山西路的国贸大厦找到那家公司,随后拨打那两名女子的电话,一部停机,另一部则是忙音。
民警提醒学生擦亮双眼
3月14日,记者来到小高她们报案的新城区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据办案民警介绍,3月3日10时许,他们接到学生报案后就立即到学校了解情况,并做了详细的接警记录,同时建议,学生首先要对洗发露的真假做相关鉴定,然后出示质检报告。
当日,一位办案民警对记者说,由于上门推销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即使证据充分,找到相关嫌疑人,抓捕他们也很困难。随着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不少大学生选择在校创业,在此,想给校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提个醒儿,千万不要轻信上门推销的陌生人,尤其不要购买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产品。鉴于大一新生的防范意识比较低,各大高校也应该加强对他们有关创业方面的知识教育;另外,学校也应加强对外来人员身份的核实和管理工作,切断这些社会闲散人员接近学生的机会,防止学生上当受骗。
宝洁公司:寄回厂家进行鉴定
3月13日,经过多方努力,记者终于与宝洁公司在呼和浩特的一家代理商取得联系,一名女业务员告诉记者,她们代理的宝洁公司的产品直接对各家店面送货,不进行直销。对于如何鉴别海飞丝洗发露的真假问题,该女业务员称:“可能会在包装等一些方面有细微的差别,但并不好识别,最终还要靠相关部门进行鉴定。”
就4名学生怀疑购买的海飞丝洗发露的真实性问题,当日,记者拨打了宝洁公司品牌保护部门热线020-85182310,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宝洁公司没有上门推销的业务。如果怀疑产品的真实性,可以邮寄回厂家,由厂家提供鉴定服务,再交由执法部门进行处理。
在记者采访的几天中,小高等4名同学不时发来短信询问情况,小高告诉记者,4人每天看到这10箱洗发露,觉得特别无奈,后悔当初轻信上门推销人员,也希望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能早日知道她们买的洗发露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记者 袁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