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3日起,此前籍籍无名的乌拉特前旗兴亚煤矿渐被外界所知,这一天的凌晨3时20分左右,这家曾属于自治区煤矿整合过程中保留的煤矿之一,且做过技改的煤矿发生矿难。目前事故具体原因以及责任认定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惊魂一幕
23日凌晨3时20分,对于矿工柴世林是一个此生难忘的时刻。
他一直不敢想象的瓦斯爆炸在他所在的兴亚煤矿发生了。
这名48岁的四川人,如今能够想起的是,事故发生当时,他恰好在事发煤矿井下作业。
按规定,煤矿属于一天三班倒,有白班、下午班和晚班。
事发当天,下午停了两个小时的电,这样没有办法干活。于是柴世林把下午班改成了小夜班。
柴世林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矿井下是东西两面,“爆炸的地方在东面,我们干活的地方在西面,距离事发地点有400多米。”
柴世林是一名炮工,在井下他打完焾,正准备放炮时,忽然听到一声巨响。他下意识的想到了矿井发生了事故。
据他回忆,听到爆炸声后,他就赶快往出跑,可是根本跑不动,跑了10几米就已没有劲再往下跑了,呼吸也困难。然后就一点一点往外爬,直到爬到出风口的地方。
爆炸“冲击波”
柴世林还算幸运,与他同为井下工人的胡登群、王玉祥则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在爆炸发生后不同程度的体验了“火烧”的难掩苦涩。
24日上午,记者来到包钢医院9楼烧伤科一区,在0907号病房内,胡登群的脸部到处是伤痕,右手胳膊也被烧伤,已经用纱布包裹。在胡登群眼睛上放着一条毛巾。据他的爱人介绍,是因为眼睛浮肿,看不到,所以用毛巾敷,他全身烧伤为25%。
王玉祥39岁。当时作业时,离爆炸的地方比较近,听到爆炸声后,他便往出跑,跑的时候被石头砸伤了右腿,脸部也有不同程度的伤痕。
王玉祥告诉记者:“当时听到爆炸后,赶快掏出手机给门卫打电话,可电话已打不通了。爆炸时,我的上衣被烧着了,当时我就赶快将衣服脱掉,不然我烧伤的面积会更大。”
16名受伤矿工接受救治
24日下午,包钢医院烧伤科巴主任介绍,23日6时40分左右,包钢医院接到通知,烧伤科马上调集科内所有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开始安置所有烧伤病人。在接收到病人第一时间,开始对一些重病人进行了气管切开救治,对呼吸循环系统进行维护。
巴主任表示,医院共收治16名病人,其中特重度烧伤2人,重度烧伤1人,中度烧伤11人,轻度烧伤2人。烧伤人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受伤部位集中在头部面部等身体暴露部位。
目前,医院正在对16名住院病人紧急救治中。
事故煤矿已停产
据乌拉特前旗兴亚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指挥部消息称,截至23日18时,最后一名遇难矿工遗体运到井外,9名死者全部运出,救援工作已经结束。
24日记者了解到,事故煤矿已停产,接受事故原因调查。安检等部门已经展开对事故具体原因调查。善后工作已经展开,事故善后处理小组正联系遇难者家属,目前,部分家属已经赶到,协商赔偿问题。
资料显示,早在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06年第15号——2006年关闭矿井第一批名单中,乌拉特前旗兴亚煤炭公司101井和302井被关停。
23日,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一块放大的采矿许可证,上面写有兴亚煤炭有限责任公司101井和302井,颁发时间为2010年4月,由国土资源部颁发。
巴彦淖尔市展开矿山安全检查
24日,记者了解到,介于此次事故,巴彦淖尔市下发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矿山行业安全大检查。检查方式主要有,企业自查与政府督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督促检查推动整合相结合。对隐患严重不能保证安全的矿山企业,责令停产停业整改。(记者邢占国 许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