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报言网语】又到论文买卖“火爆”时 论文造假你怎么看?
内蒙古新闻网  12-05-17 08:5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本科毕业论文每千字150元,硕士学位论文每千字200元,博士学位论文每千字300元,职称论文每篇800元……”“论文产业”正随着大学期末考试、大学生毕业、职称评定等日益临近而进入“黄金期”。曾经纯洁的毕业论文、学术论文,为什么会像萝卜白菜一样,摆上案头,待价而沽?关于论文造假你怎么看?网友各有说法。

  网友星星电灯:还有一个月我就大学毕业了,可以说毕业论文是纪念我大学生涯最后时光的精彩一笔。面对厕所、校园告示墙上数不清的论文代写广告,我坚定地说:不!我相信原创,相信自己写的是最棒的,论文都要造假,还怎谈日后贡献社会?

  网友秀美一枝花:如今一些导师都忙着抄个不停,怎么去教好学生?身为一个家长,我痛恨各种造假,教育上的造假更是不能容忍!最起码,我会教育我的孩子:慢点写,写慢点,但不要抄。

  网友美花花:最近我和上研究生的同学联系,他说最近“很忙”。忙什么?忙“写”论文:一个班的人几乎论文都发表在某期刊的同一个版了。他笑称这个期刊快成为他们的班刊了。我问:老师知道吗?答曰:就是老师帮我们安排找的!这样批量生产的论文怎谈含金量,意义又何在?

  网友白莲花:最近看到新闻:罗马尼亚教育部长涉嫌抄袭论文辞职!法律制度的力量是制止不规范行为的根本所在,如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是抄袭者也不能容忍,看谁还敢抄。

  网友花开的声音:其实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相当于对自己所学的总结和阐述,将自己的理论、观点、见地或者新的发现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现在各类论文难免有些形式化,买卖论文更是可耻。如果自己真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何必去装有学问、有水平。

  网友卓拉:所谓“有需求便有市场”。正是因为近年无论是毕业还是学术对论文的大量泛滥式需求,造成了各式造假论文的泛滥成灾。

  网友哈哈爆炸:天下论文一大抄,你不抄就我来抄。抄袭作假的成本太低,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师、学生甚至专家走了“捷径”。有些国家设有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专门机构,机构会随时公布违规者的姓名、单位、违规情节和处置决定。上了黑名单的人可能一辈子找不到好工作、一辈子背上“抄袭者”的名号。试问这样的体制下,谁还敢抄?

  网友饭桶:前几天学校还让我们上交一份论文,说是要做专门的抄袭鉴定检测。早几年好像各个高校还没有这个制度,一方面说明造假抄袭之风越来越严重,同时显示出学校和相关部门也越加重视此事并做了相关干预手段。个人认为,自律自觉和严谨的工作学习态度,才是杜绝造假的根本措施。

  网友人来人往:我的高中同学在国外上学,有一次他说起了他们的论文写作:非常广泛和开放的命题,非常严谨科学的写作规定规范。如果学生再次使用自己写过论文的资料,也要特别注明出处和作者。看似有点可笑甚至死板的制度背后,恐怕反映的是一些国家在论文学术防作弊方面的有效经验。

  网友小雪:现在太多的领导都读博士了。有好多读博同学惊叹,怎么有这么多人没来上课却依旧科科不挂?面对严谨复杂的论文设计也淡定自若?论文产业应该与此不无关系。

  网友一半公子:作为一名公务员,虽然不从事专门打击学术造假的工作,我却始终疑虑:如果代写、保过的广告偷偷摸摸地在“地下交易”,可能相关部门管理确实有难度。然而面对满大街、满“淘宝”的代写广告,我们的监管在哪里?更荒唐可笑的是,现在论文从写到发已经成熟到“一条龙”服务,专门有公司就从事这种非法业务,简直是讽刺可笑!

  网友有点意思:法律部门应对造假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教育部门以及高校,应做好论文上的严格把关,最大程度上斩断利益链,杜绝论文代写等行为;学术机构要提高论文的质量标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论文的真实性!

  安华祎石超于鑫整理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更多内容欢迎登录:http://bbs.nmgnews.com.cn/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获奖
苏尼特草原的“珍...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云计算产业基地开工建设
迁徙鸟聚集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