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百姓生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报言网语】祝福“最美女教师”
内蒙古新闻网  12-05-23 08:29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80后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躺在重症监护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事件发生后,张丽莉被人们称为“最美女教师”,其境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网友们常常用“最美”来形容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你怎么看待“最美”的人?你身边有什么样“最美”的事?

  网友麦子粟:现在流行说漂亮的女孩子是“女神”,我觉得张丽莉才是“女神”,她在我们心中是最美!

  网友鼻涕泡:这个女教师好伟大呀,之前有很多因为“小悦悦”事件引发的关于冷漠的探讨,我觉得“最美女教师”是在用爱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如果人人心里记着别人,多一些社会责任感,社会就更美了。

  网友一半公子:自身价值的实现往往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一个平凡的中学女教师,在最危急的时刻用自己的身躯换得孩子的生命,这无疑彰显了“师魂”的伟大。比起那些成天为评职称为赚补课费而绞尽脑汁的“功利教师”,我想说,张丽莉这样的老师活得更有价值!

  网友糖块:仔细翻看资料,原来张丽莉一直是“体制外”的教师:没编制,没社保,工资待遇很低。面对这样的境遇,她却一直是个努力勤奋的优秀教师。如果不是救人一事,或许她辛劳付出永远不会被人得知。社会上有太多默默付出辛勤耕耘的教师,希望他们早些得到关注,别让他们受苦心寒。

  网友白莲花:物质化的现代社会人们总是抱怨人情冷漠,世态炎凉。果真如此吗?一个教师几乎是下意识的举动掀起了如此大的波澜。老师用命救孩子,谁还能无动于衷?社会的爱心祝福活动,医疗机构的全力救治,政府对其事迹的弘扬都说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便是美好的!

  网友hboda120:在我心中,最美即是用自己最真的心做最善的事。不论大小,这就是美。

  网友盆栽雏菊:我很认同人们所命名的“最美……”,他们都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的美丽事迹在每个人心中掀起温暖的波澜,支持“最美……”!

  网友辣白菜:前一段时间有新闻报道说,一些家长在开车接送自己孩子上学放学时,还免费接送同小区的或者顺路的学生们。我觉得这种行为也很美。同意楼主说的,其实我们需要很多“最美”,需要更多的“最美”来温暖我们的生活!

  网友黑骏马:很多地方成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我觉得基金会的成立是全社会对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行为的尊重和支持。支持那些最美的人,为他们鼓掌!

  网友格子衬衫:心灵和灵魂的高尚是人之“最美”,张老师的举动折射出人间大爱,感动了整个中国。让我们默默祈祷,让我们一起祝福:美丽的张老师,你赶快好起来!

  网友春香大妈:我现在是一名高三的学生,距离高考已经没几天了。老师含辛茹苦培养我们成长,老师操碎心磨破嘴让我们学知识学本领,张丽莉老师的举动更是让我震撼不已。我要用好的成绩,报答培养我的每一位老师。

  网友白云舒卷:我觉得只要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关心,谁都可能成为“最美”的人!

  网友哈哈爆炸:当车轮驶来,只有那瞬间的几秒钟,是怎样的力量使得一个老师做出了如此行为?从学校、老师、学生,再到张老师身边的朋友、家人,从他们口中我们得知,这样的举动发生在张丽莉身上并不出人意料:因为有爱,因为有责任心,所以在一瞬间,她做出了那样的选择。

  网友紫鸢:很多人说我们这个时代缺少雷锋精神,我觉得在网络媒体上流传的种种“最美”的人,不就是新时代的雷锋吗?其实很多人都是向着善良出发的。

  网友小雪:作为一名教师,我为我的同行张丽莉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并为之敬仰。她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她用真实的行动书写出“师德师魂”的最高境界。张老师,你要好起来,你要坚强,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网友雨打芭蕉:张丽莉老师好伟大呀!必须是最美的!为她深深祈祷!希望她能早日好起来。即使是高位截瘫,我相信她今后的生活也一定是充满阳光的!(于鑫 石超 整理)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更多内容欢迎登陆:http://bbs.nmgnews.com.cn/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自由飞翔
赤峰市首个女子特...
为"最美教师"祈福
体会新变化
杜鹃花开游人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送图书进山场
18匹赛马奔赴蒙古国参赛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