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浩特市八中校长徐捷向记者展示“校讯通”平台应用流程
“校讯通”架起家校沟通桥
“这周是我校课堂教学开放周,各位家长可于本周向学校发出预约申请,每堂课可邀请5-8位家长走进课堂,感受孩子的课堂表现,领略教师的教学风采。”这是李女士收到的乌兰浩特八中校长徐捷通过中国移动“校讯通”平台发来的告知短信。
李女士的孩子在乌兰浩特八中初一10班上学,自从开通了中国移动“校讯通”业务,李女士经常收到来自学校校长、孩子班主任的短信,短信内容包括学生在校成绩、德智表现、思想动态及学校有关政策、管理方式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况,充分调动家长配合老师对学生进行课外的补充教育。
“有了校讯通,我们每天都能知道孩子是否安全到达学校,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增强了我们与学校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督促孩子学习,配合学校教育。”李女士如是说。
记者跟随李女士来到乌兰浩特八中,参加了该校组织的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
初一10班的班主任王亦远告诉记者:“每次在课堂教学或考试中发现什么问题,我都及时通过中国移动校讯通告知每位学生家长。甚至是布置作业,辅导功课,我都会用到校讯通。通过校讯通短信进行分析和提醒,我们班的学生家长因此能够准确辅导孩子作业。”目前,校讯通业务已经融入到乌兰浩特八中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为教学带来无限便捷。
其实,用到校讯通的学校不止乌兰浩特八中一所,据乌兰浩特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立平介绍:“目前,乌兰浩特市43所基础教育序列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已全部开通中国移动校讯通业务,且该业务融入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
“校讯通改变了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了一座畅通的沟通桥梁。”乌兰浩特八中校长徐捷说。
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雨露均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0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对各级政府来说,教育信息化一直是当地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教育局,乌兰浩特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立平告诉记者,对整个教育系统来说,如何实现教育系统内部办公和信息交流,如何实现教职工、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如何搭建远程教育的数字教育网络和应用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几大任务。为此,教育局与中国移动内蒙古兴安分公司携手合作,对乌兰浩特市教育系统信息化进行了三期规划,制定了包括教育办公、信息交流、教学业务三大模块和OA办公、学籍管理等11个具体功能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满足乌兰浩特市整个教育系统的信息化需求。
为了平均教学资源,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利用先进地区的教学资源,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启动东师理想教育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利用中国移动的技术支撑和硬件支持,针对教师和学生在备课、课堂讲授、交流、实践、巩固、测评、自主与协作学习等关键教学环节中的不同需要,提供了必要的、满足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资源即网络环境下的教材和使用这些资源的配套工具软件。
张立平说:“目前,乌兰浩特市已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班班通’,该平台建成后,不但可以将先进的教学资源带进来,也将作为一个城域网,实现校与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经验交流,缩短了校与校之间的教学差距。这个平台在全区来说,也是比较先进的,而中国移动将作为数据中心,实现教学资源全城共享,并提供硬件服务。”
“教育信息化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基本特征,促进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贡献力量”,中国移动内蒙古兴安分公司一负责人如是说。(内蒙古新闻网 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