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洪水致引黄入呼主管线出现险情
内蒙古新闻网  12-08-02 11:49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晚报  
 

  近日记者了解到,因乌兰察布市不断降雨,导致我市大黑河内引黄主管线出现险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7月31日23时50分许,记者夜探大黑河引黄管线抢险现场。

  现场:引黄入呼管道裸露在外

  走近大黑河引黄入呼管道部分,记者看到在大黑河内有两根平行的引黄入呼横穿大黑河的管道,尽管此时已经是深夜,可是现场气氛十分紧张。工作人员介绍,这两根平行的管线就是引黄一期管道和引黄二期管道,原本在管道上面有保护层,可是现在这些保护层被洪水冲毁了,这样一来管道全部裸露在外了。记者看到上游的水还在缓缓地往下流。采访中记者看到,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程车有序地进进出出。

  为何引黄入呼管道的石砌保护层会被冲垮?对此记者采访了市供排水管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引黄供水维修所贾德平所长。据贾所长介绍,由于前些天乌兰察布市突降大雨,而大黑河河道的水系就是进入黄河的水系,乌兰察布市下大雨造成洪水进入河道,水量很大,7月30日他们发现管子有激流的状态,因为一有激流就表示肯定是有障碍,早晨他们发现情况后组织人力进行抢险,下午全部贯通道路路线,采集沙石料进行抢险。

  危险:最怕管道出现断裂

  “目前的状况是,大约有40至50米的管道暴露在外。管道上原有的2米厚的浮土和石砌全部让洪水冲垮。管道原先全部被包封看不见,这两根管是引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的两根管道,一期在运行状态,二期是备用状态,这根管道每天往市区送水20万立方米,相当于半个呼和浩特都在用这里的水。如果这根管出现问题,将影响到半个市区市民的饮水。为此我们必须对管道进行临时抢险维护,维护完之后进行整体加固。”贾德平所长说。

  据介绍,具体维护就是现在在下游做一些隔离墙,把水拦在管子的高度,但是不能高于地面,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河水改道。在今年冬天来到之前,必须将这里恢复原来的面貌,要比原先更加坚固。

  “现在最怕的是管道断裂,这主要是因为之前的洪水将管子下方的垫层和填充物都已经冲走了,这就相当于管子在水中是悬空状态,而且现在水位已经下降了一部分,一半的管身已经露在了外面。一旦河水的浮力和河底的支撑物减少,有可能支撑不了现在管子自身的重量,加上管子里面水的重量,这样可能引起管道断裂。但是现在还能靠上游缓冲量的水带一些沙子进行进一步填充。”贾德平所长说。

  难点:路难行堤坝合龙时水急

  经过连续的抢险施工,目前引黄主管线抢险工作进展如何?8月1日12时30分许,记者再次乘车来到了大黑河抢险现场。

  走进现场记者看到,施工现场的路比前一天夜间记者来此处时好走了一些,随后在引黄入呼管线附近看到,工人们正在把白色的沙袋放入岸边。岸边挖土机挥着长臂在管道旁筑起一个临时围堰。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抢险主要的困难在于此处路难行,而且堤坝合龙时水流比较急。采访中,市供排水管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连日来周边连降大雨,导致大黑河水位上涨,使得大黑河成为近十多年来水位最高的一年,而且2米的钢管裸露在外面,这是进入水厂主要的干线。“抢险工作正在进行着,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个渠道合龙了一半,但是目前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因为河床已经被冲下陷,只能用砂石进行回填。而且不能上大坝,只能考虑坝内进行修路,路面维修特别难。现在我们组织了50多台大型车辆,挖掘机、装载车,一百余人24小时昼夜奋战进行抢险。”相关负责人说,不可预见的还有下一场的大雨。(记者 徐鸿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扎兰屯市第九届漂...
元上都文化旅游节...
最美时节看草原
我抽到了廉租房!
百对新人情定草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锡林郭勒草原美景再现
美丽的草原奇峰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