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赤峰市生态建设硕果累累
内蒙古新闻网  12-08-23 10:44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多年来,赤峰市擎起“植树造林,建设秀美家园”的生态建设旗帜,不断建立完善的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生态文化等生态体系,明确把“生态立市”列为全市三大发展战略之首,坚持“生态立市”基本市策不动摇,把生态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市党政领导身先士卒,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向荒山秃岭、广袤的沙化退化草原、田野宣战。一批批高质量、高效益的典型生态建设工程享誉全国。据2011年底统计,全市沙化土地总面积由2000年的3795.5万亩减少到2011年的2451.8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34万亩。全市森林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682万亩增加到426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33.58%。

  生态屏障初具规模,区域经济得到有效发展。赤峰市紧紧抓住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机遇期,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山系和流域为单元,打破乡、村界限,打破各项工程界限,对各项目进行整合,实行规模治理、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大规模的防沙治沙工作,重点治理浑善达克、科尔沁两大沙地,建设生态防护体系。阿旗、右旗、克旗和翁旗等重点地区,每年都以3.5万公顷以上的治理速度推进,在生态功能重要地区集中建设了一批区域性防沙治沙工程,构建了生态安全体系基本框架。

  为了加快防沙治沙步伐,赤峰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防沙治沙步伐的意见》、《关于加强防治荒漠化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的决定》等一系列有关治沙造林的政策规定,完善了防沙治沙政策体系。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调动了社会各界群众参与治沙的积极性,进一步带动了全市防沙治沙事业的健康发展。

  多年来,通过大规模防沙治沙,全市区域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北部旗县6级以上大风和沙尘暴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2006至2011年,全市平均大风日数比历史平均低87.7%,平均沙尘天数比历史平均低27.98%。目前,全市禁牧、休牧面积已达8500万亩,治理区草原植被达到80%以上。农田、草牧场沙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

  现代林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凸显。赤峰市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把生态建设与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脱贫致富、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促进了具有地区特色的草产业、中药材、花卉种植业和山杏、野葡萄、沙棘产业以及马鹿、山鸡特种养殖业等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宁城县的桑蚕产业、喀喇沁旗的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通过沙源项目的实施,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劣质的农业用地转变为林、牧业用地,畜牧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革,实现了由散撒放养到禁牧舍饲、由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2011年底,赤峰市共实现林业产值273832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产值165088万元,第二产业实现产值64346万元,第三产业实现产值44398万元。

  在扩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全市依托林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种养业、木材加工业、森林旅游业,不断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大幅度增加,使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逆转,激活了以木材加工销售为主的林产业规模发展。如今一个由300余家企业组成的元宝山木材加工产业园区每年“消化吸收”赤峰市12个旗县区以及周边的辽宁省朝阳市、河北省承德市等地的杨树等原木45万立方米,元宝山区木材加工业已成为这个资源转型城市的新兴富民大产业,成为元宝山招商引资的“金色”招牌,成为赤峰市乃至自治区展示生态建设成就的“绿色”品牌。(记者 冯启良)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亲密接触”奥运...
健康骑游
欢乐草原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美丽的草原奇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锡林郭勒号上”的12小时
科尔沁沙地治理显成效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