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如何推动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业真正进入做大、做强、做优的科学发展新轨道?
“在自治区正确的发展思路引领下,我区相关部门正多措并举,从几个方面促进煤化工产业集群式发展,从而推进‘示范基地’建设。”自治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重点推进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产业化进程,做大新型煤化工总量,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煤—电—煤制油—煤制油深加工、煤制甲醇—甲醇燃料—甲醇下游产品及其精细化学品、煤—电—电石及其下游产品、煤焦化—联产化工产品—煤焦油深加工及其精细化学品、煤制苯胺及其下游精细化学品、煤制乙二醇及其下游产品等煤化工产业链和集群。
——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对我区实施的差别化政策,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推动我区煤化工快速发展。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加快项目、土地、环保、能评、安评等审批工作进度,减轻企业负担,遏制“三乱”行为的发生,优化发展环境。
——严格执行产业政策,防止低水平建设。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目录,严禁建设国家产业政策目录限制类、淘汰类和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项目,严格环评、安全生产审批,防止低水平、高污染、高耗能、高危害项目落地。分析研究国内外煤化工发展新动向,结合自治区实际,对已经成熟的产业,适时调整产业发展政策,确实保证我区煤化工产业先进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重大化工项目建设。煤化工项目的规划、建设必须与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突出精深加工,发展高端煤化工产品;突出构建产业链,带动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同时要重视项目建设速度与质量,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各方的努力,全区煤化工产业必将出现井喷式发展,自治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将指日可待。(记者李永桃 实习生田海薇)
产经热词
示范基地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中,把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区诸多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崛起,十分契合这一发展思路,并成为打造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的先锋队。
现代煤化工
4月17日至1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阿拉善经济开发区、阿拉善左旗和腾格里工业园区考察时指出,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两手抓
今年3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指出,建设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试验示范,争取让更多的试验示范技术在内蒙古“生根发芽”;一手抓产业化发展,防止试验示范项目只开花不结果。
产品附加值
1月1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深入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生产车间时,鼓励企业要在确保已投产项目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后续项目建设,推动煤炭产业向下游延伸,尽可能把产品链条延长,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把煤的优势放大。
产经前瞻
现代煤化工“三化”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煤化工发展逐步升温,目前已呈现代煤化工发展热。那么,热度之下,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使现代煤化工又好又快地发展呢?相关业内专家认为,我国要成为现代煤化工强国,就必须坚持项目大型化、产品高端化、能效最优化的发展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表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煤化工产业国,煤化工技术也已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各地方政府发展煤化工的热情高涨,品种繁多,但有些地方的煤化工项目仍然有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低端产品的现象。煤化工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高,因此必须坚定坚持煤化工项目大型化的方针,这是煤化工项目降本增效、增强经济性的必要条件。
针对目前煤制油企业通常满足于生产出传统的汽、柴油产品就直接自己销售的这一现状,陈俊武指出,替代原油生产汽、柴油是我国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初衷,但现在业界应该对这一认识有所突破。煤制油企业应该向更高端的产品发展,如生产航空煤油、高端润滑油等,提高煤化工产业链的附加值。煤制油企业也可以与下游相关企业甚至是炼化企业加强协作,生产高档产品,也能充分发挥现代煤化工的价值。
陕西省化工学会名誉理事长贺永德表示,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应该向下游拓展,如在实施煤制烯烃的同时,应该加大芳烃的开发力度,如煤制二甲苯、对二甲苯,实现烯烃、芳烃的耦合联产,这会大大提高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的价值。与此同时,加大相应配套的装备、材料以及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力度也必不可少。
现代煤化工技术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魏飞也认为,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前途在于产品的高端化,二烯烃、芳烃以及含氧化合物、高端合成材料这样的精细化工产品都应该成为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制对二甲苯有望实现工业化生产,时间更长一些,苯胺、丙烯腈等这些高端产品都可能成为现代煤化工的产品,到那时我国才真正走出了煤化工强国之路。
陕西联合能源化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相平指出,想方设法提高煤炭资源的能源利用效率是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必然之路。一方面要积极发展低阶煤分质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我国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等含油高的低变煤储量占煤炭总储量的50%以上,这部分煤直接作燃料烧掉十分可惜,等于烧掉了10%的油。含油率在6%以上低变质煤可通过中低温干馏,产出焦油、半焦和煤气等初级产品,再进一步加工转化,煤气中提氢供煤焦油加氢生产燃料油,剩余煤气发电或制合成气,半焦作化工气化原料或锅炉燃料,实现煤的分质利用多联产,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总热效率可超过80%。
另一方面,应该打破电力、炼油、化工生产的传统独立发展思路,实现煤油化热电多联产才是提高煤炭能效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煤的成分十分复杂,单一产品利用难以取得最好效果,如能实行煤炭生产与煤化工、煤制油、热电等上下游一体化、多联产,综合能效会大幅度提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同地区不同煤种可以有不同的多联产模式进行优化组合。(摘自《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