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巴音胡硕镇查干哈达村党支部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对农牧民进行有效的思想、科技和组织引导,逐步探索出一条减羊增牛、科学养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道路。2012年,该村总收入再次突破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2万多元。
长期以来,该村延续着传统畜牧业经营模式,以养羊为主,有近40%的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面对自然与市场的双重挑战,村“两委”班子打响保生态、调结构、强基层、富民生的工程建设战。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因地制宜植树造林,并积极争取各类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围封禁牧等工程,组织全村老少齐上阵,以家庭为基础进行人工造林。经过几年努力,全村人工造林1200亩、人工种草1300亩,天然草原牧草高度和盖度分别达到31.7厘米、61.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日渐凸显。
为走上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道路,村“两委”班子利用农闲时节组织村民开展西门塔尔牛养殖以及疾病防疫等技术培训。班子成员积极跑项目,争取到养殖户每购买1头西门塔尔牛给予900元贴息借款的扶持。2009年,村党支部组织12户村民筹资80余万元购入西门塔尔牛248头。之后,又在管理区整村推进项目扶持下,再次购入西门塔尔牛150余头。如今,村里有西门塔尔牛800多头,良种牛养牛户数比重达到60%。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5万元。
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支部先后建起500多亩节水灌溉高产饲草料基地10处,新建标准化棚圈24处5000平方米。2010年,由村党支部牵头,投资200万元,成立了查干哈达村惠民农机服务协会。协会购置农业机械设备24台,服务面积10万亩,社员户均增收2.3万元。(记者 巴依斯古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