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自治区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这一思路贯彻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既抓住了内蒙古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又科学合理的找到了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途径和方法,体现了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行动指南。特别是对于杭锦后旗这样一个农牧业大旗来说,“8337”发展思路切中旗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腹地,辖地1644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境内无山无矿,有耕地132万亩,全部引黄自流灌溉,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素有“塞外粮仓”的美誉。“8337”发展思路提出后,杭锦后旗抓住自身实际与“8337”战略的结合点,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幸福杭锦后旗”的战略目标,把“8337”本土化、具体化,坚持不懈推进“三化”互动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努力发展壮大县域特色经济,为实现与自治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斗。
坚持特色支柱产业带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产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在特色。目前,杭锦后旗产业结构单一,链条短、支柱少,发展后劲不足,带动能力不强。今后,我们将以“8337”为发展指南,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既要做大总量,更要增强长期发展后劲,着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酒类酿造、农畜产业加工、重化工、新兴产业等,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杭锦后旗最大的优势是丰富的绿色农畜产品资源。我们以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核心示范区为目标,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农业办工业”,立足农畜产品加工,着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绿色特色经济。一是实施“百亿河套”战略,做优“河套酒”这张王牌,全力支持河套酒业技改扩建、产品研发和多元循环发展,强化以白酒为主业,奶酒、保健酒、包装彩印、地产开发、工业旅游等多元发展格局,打造中国北方第一酒城。二是推进支柱产业品牌化发展,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依托绿色农畜产品富集优势,策划引进和扶持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以扩规模、上层次、走高端、创品牌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大做精面粉、粮油、乳肉、果蔬、籽类等特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在强化现有“康尔徕”果蔬、升华乳业、星火花葵、“绿川沙海红”枸杞等农业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三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注册认证,努力将杭锦后旗打造成自治区乃至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三是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企利益联接机制,加快土地流转和农牧业规模化经营步伐,大力推广以地入股的“民建模式”、企业租赁的“庆丰模式”、大户转包的“丰源模式”等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农民向二、三产转移,拓宽增收渠道。积极扶持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把132万亩农田作为企业“第一车间”,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初步形成工业依托农业又反哺农业的循环发展模式,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旗90%以上的农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90%以上的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90%以上农民收入来自农业产业化,率先建成全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示范旗。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镇化是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和载体。目前,杭锦后旗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今年,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的要求,杭锦后旗结合“8337”发展思路,实施一批打基础、增后劲、惠民生的重大项目,配套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统筹抓好规划设计、产业发展、投入保障、生态文明、社会服务5个重点,协调推进县城、中心镇、重点镇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打造宜居城市、特色集镇和美丽乡村协调联动发展样板区。一是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主动承接巴彦淖尔市“一市三区组团发展”规划,持续推进陕坝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以迎会为契机,开展“城镇建设年”活动,加快实施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力,努力把陕坝镇做靓做美。二是坚持产城一体化发展,加快杭后工业园区,景泰、蒙秀、巴运、河酒等四大物流园区建设,配套完善园区路、水、电、热、绿等设施,充分发挥城市集聚效应和园区产业集聚功能,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三产,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三是打造特色集镇和美丽乡村。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思路,因地制宜发展集镇特色经济,努力形成了旗有主导产业、镇有经济强项、村有致富项目,“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四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从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田网、林网入手,“六网”并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庄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扶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等发展。
坚持改善民生优先,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杭锦后旗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加快发展民生经济。继续打响奋斗教育、河套酒业等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软实力,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富民优先”原则,推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力搞好就业创业服务,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和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2.8万人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紧实施各类扶贫项目,年内完成6500人脱贫任务。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完善社会救助救灾和保障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围绕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全力打造“平安和谐”示范区。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持续抓好信访维稳和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巩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旗的建设成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三级食品安全体系,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积极营造各民族和谐共处、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维护团结稳定大局。
坚持美丽与发展共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水、绿、文化三篇文章示范区,已经有了良好基础,继续加强这几个方面工作,是杭锦后旗贯彻“8337”发展思路的一项重要举措。“十一五”以来,通过实施各类生态项目和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全旗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9.87万亩,通道绿化500多公里,造林面积达87万亩,成林面积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4%,湿地面积达4.9万亩。投资1.3亿元建成了城镇综合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依法关停21家“五小”企业,先后评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旗、全国绿化模范县。我们立足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定位,始终坚持美丽与发展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生态治理与保护,积极建设河套国家级森林公园,打造绿树成荫、景色秀美的杭锦后旗。统筹推进润癉湖湿地景观和北郊湿地保护工程,加快实施三北防护林、乌兰布和防沙治沙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大规模实施道路两旁、村庄前后、园区内外、城镇周边、沿河两岸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强化节能减排动态监管,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绿色GDP。(杭锦后旗委书记王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