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内蒙古旅游业结构调什么?
旅游业结构调整:跨入旅游经济强区的重要推手“
“今年夏天南方酷暑难耐,而内蒙古却气候凉爽,非常适宜夏季度假。但遗憾的是,尽管我区森林、草原、湖泊、温泉等旅游资源富集,但由于开发层次较低,接待设施、服务设施不配套等原因,我区目前还不能满足人们高端度假的需求。”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感叹道。
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产品及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下次和朋友来,可以到一个农牧民家租房住下来,吃些农家饭,打打麻将度个假。”前不久来我区旅游的一位朋友说。事实上,有不少游客表示,来我区不仅是看一看草原,而是希望有更深层次的体验。这也给市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内蒙古观光旅游要升级。
在于光军看来,旅游业结构调整,首先应该是产品结构调整:“最早的旅游是从观光起步,转一转,骑骑马,吃吃饭,游客停留时间较短,主要的收入靠门票,这是一种旅游的低级层次。下一步,旅游产品应随着消费的升级而升级,由抓草原观光为重点向休闲度假转移。”
要调整市场结构。发展旅游业,入境游当然必不可少。但近年来,国内游客完全成为我区旅游市场主体。“下一步,我们更要关注当地人的旅游和国内旅游,在抓好境内旅游的同时积极抓国际旅游,把内蒙古的旅游市场做足做大。”于光军认为,市场需要进一步细分,要关注老年、中青年、妇女等专项市场,设计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要创新发展一批新业态项目,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自驾车旅游、观光农牧业、工业旅游和体育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要完善人才结构。对于我区旅游业发展急需但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紧缺专业管理人才,要建立激励政策,加大引进力度,重点引进策划创意、规划设计、项目运作、科技信息、国际营销、高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把旅游人才培养纳入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日程,引导并扶持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重点培养自治区短缺的各类旅游实用型人才。
此外,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6要素要同步发展,如交通要转型升级,住宿结构要优化,餐饮要做大、做足、做精,景区要提档升级,旅游产品要进一步开发,娱乐要增加民族歌舞和文化演艺场所。要调整旅游区域发展结构,突出重点、各有特色。要坚持分类指导,实施区别化旅游发展战略。
围绕“8337”发展思路,今后5年,我区旅游业发展确定了6个重点:充分挖掘内蒙古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资源,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草原文化和民俗体验旅游区;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低碳旅游,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休闲度假服务设施,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休闲度假胜地;发挥边境口岸优势,大力发展边境旅游、跨国旅游,建设成为中国向北开放的旅游集散地;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和散客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自驾车旅游目的地;发挥旅游的融合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多种旅游业态,不断培育旅游新亮点。
经过理性思考,确立调整方向,我区旅游业“调什么”之思路已然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