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聚焦“8337”发展思路系列报道21】旅游业结构调整:跨入旅游经济强区的重要推手
 

  【本报观点】让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

  发挥旅游业辐射带动优势,打造地区经济红利版——在全球经济低迷的严峻形势下,这是国内外各地区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推动旅游业大发展中,我区旅游业收入从400多亿元到突破千亿元仅用了4年时间,旅游业为我区经济发展创造的“红利”显而易见。

  而要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中分得更多“红利”,让旅游业成为真正的优势产业,内蒙古依然任重而道远。

  内蒙古有260多个A级及A级以上旅游景区,但达到5A级标准的旅游景区却只有2个,达到4A级标准的也仅仅占到旅游景区总数的1/5。

  内蒙古有40多枚体现草原企业文化的驰名商标,但区内真正将草原企业文化开发成旅游资源的企业没有几家。

  内蒙古有几十户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有着丰厚的工业生态文化内涵,但至今还未形成以工业生态旅游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

  内蒙古以旅游业安身立命的企业不少,但在国内旅游上市公司和国内“旅游业大亨”排行榜上,却难觅其踪影。

  内蒙古有森林面积3亿多亩,草原面积13亿多亩,有大小河流千余条,有19个口岸,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国内旅游收入增速却从“十五”之初的40多个百分点下降到去年的20多个百分点。

  造成内蒙古旅游业优势不突出的重要原因是我区旅游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旅游业的新增长点还不够多,旅游业的草原文化特色、北疆特色还有待挖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区才在“8337”发展思路中提出“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付诸行动,是建成“基地”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让旅游业成为我区优势产业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在文化特色、北疆特色上下功夫,将旅游业发展与我区特有的大森林、大草原、大沙漠、大湖泊等紧密结合起来,与我区特有的蒙元文化、红山文化等异彩纷呈的特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与我区特有的文化产业基础、文化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其次,要在特色品牌打造、特色服务完善上下功夫,将旅游业结构调整与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高效对接,将旅游业结构调整与我区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作重点高效对接,将旅游业发展与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地域特色高效对接,在高效对接和规范行业行为中,争取旅游业发展的主动,培育一批竞争优势突出、草原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业品牌,把我区旅游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与此同时,还要在旅游业多元化发展上下功夫,在继续大力推进草原特色旅游、森林湿地旅游、红色革命圣地旅游、沙漠体验式旅游的基础上,开创大力推进工业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特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企业观光旅游的旅游业发展新局面,培育更多的旅游业增长点。

  我们期待着,通过全区上下的努力,旅游业能够真正成为推动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优势产业。(杨威)  

[责任编辑 赵静 ]

河套八月好风光
河套蜜瓜今年销路好
首届鄂尔多斯婚礼...
敖包村里的故事
传承好来宝 唱响中...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美如画
分享丰收果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