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向北开放“一堡一带”、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内容,将对外开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沿边地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巴彦淖尔地处向北开放的前沿,在自治区对外开放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为此,巴彦淖尔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努力构筑外接俄蒙、内联呼包鄂、面向环渤海、承接发达地区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在口岸发展方面要有新突破。口岸是我市赶超崛起的最大优势和潜力,也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突破口。2012年,甘其毛都口岸过货量突破1200万吨,成为自治区最大的公路货运口岸。我们将充分发挥口岸的独特优势和功能,构筑大通道、培育大基地、建设大平台,全力以赴做大口岸经济,打造自治区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是提升通关过货能力。完善“五出五进”煤炭专用通道设施,启用“快捷通”自动报关系统,加快口岸跨境铁路、重载公路建设,大幅度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力争今年口岸过货量达到1500万吨,2017年突破5000万吨,成为全国过货量最大的陆路口岸。积极争取巴格毛都口岸恢复通关,构建两个口岸对蒙的向北开放新格局。二是完善口岸基础设施。2012年,自治区批准设立甘其毛都镇,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借鉴满洲里、二连浩特城市建设经验,高起点规划建设口岸新城基础设施,完善口岸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彰显蒙元文化、体现俄蒙风情的标志性建筑,着力构建口岸特色新城。力争到2017年,口岸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成为中国“脊背”上重要的国际边贸城。三是打造境外资源深加工基地。我市毗邻的蒙古国南戈壁省煤、铜资源极为丰富。要充分发挥“四面来煤、中间有水”的优势,主动承接利用境外资源,依托神华、包钢、黑猫、紫金等大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大型煤焦化、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铜冶炼等项目,力争到2017年,形成2000万吨焦化、480万吨甲醇、100万吨LNG、100万吨有色金属生产加工能力,建设国家级重要的境外资源综合加工利用试验示范区。四是搭建对外贸易平台。推进口岸互市贸易区建设,用足用好边民互市贸易免税政策和特殊监管政策,大力发展边境小额贸易,进一步改善口岸贸易结构。启动建设20平方公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开展双边贸易、加工制造、生产服务、物流采购,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加快B型保税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园区无水港、监管仓、保税仓建设,与天津港实现区港一体化联动,实现货物出口“属地申报、电子对接、天津港放行”。通过互市贸易、边境合作、保税物流等园区的带动,构建起蒙古———巴彦淖尔———天津港的一条出海通道。五是深化中蒙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巴彦淖尔国际商会的作用,做好对蒙协调联系,解决中蒙双边贸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中蒙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往和联系,使口岸成为增进了解互信、促进国际友谊的重要窗口。
二、在区域合作方面要有新拓展。区域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扩大开放的现实需要。国家正在编制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和呼包鄂榆城市群规划,我们将抓住机遇,主动向东、向南靠拢,积极融入呼包鄂一体化发展,参与环渤海地区产业分工协作,在资源共享、水权置换、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进行对接和互补,努力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有所作为,在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上实现新的突破。抢抓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自治区的优惠政策,发挥水资源、土地、电价等综合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同时,坚持招商引资项目“抓大不放小”,一二三产、城建、民生、基础设施、非公经济等项目一起抓,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和中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局面。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优势企业在国内外设立产业基地,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三、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有新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是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要立足资源,不惟资源,大范围、宽领域配置资源,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优势,打造亮点,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一是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按照争当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的目标,建基地、创品牌、搭平台、强监管,主攻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主打“河套”和“巴美肉羊”品牌,加快建设肉羊电子交易平台。“十二五”末,设施农业发展到30至50万亩,肉羊养殖达到3000万只,打造成为呼包鄂、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冰箱”、“肉库”、“厨房”。二是培育清洁能源产业。我市风能资源总储量1亿千瓦,技术开发量6000万千瓦,占全区的40%;太阳辐射年总量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二位,“追风逐日”的文章大有可为。下一步,加快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围绕“清洁”搞好资源转化,围绕“输出”加强通道建设,力争到2017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光伏发电100万千瓦,建成自治区乃至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之一。三是优先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一手抓龙头品牌建设,把总干渠、纳林湖等打造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成黄河旅游文化的集中展示区、体验区;一手抓宣传营销,通过举办沿黄公路自行车赛、国际那达慕、河套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发布广告,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吸引更多游客来我市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同时,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游、沙漠游、口岸游等特色旅游,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自治区西部重要的沿黄旅游城市。
四、在环境营造方面要有新作为。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要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吸引更多投资者到巴彦淖尔投资兴业。一是完善立体化交通网络。以打通连接境外和周边地区的能源资源通道为重点,加快跨境铁路、临河至哈密高速、临河至甘其毛都一级公路、五原黄河大桥等交通项目建设,争取将巴彦淖尔机场建成国际口岸机场,开通飞往国内主要经济区及蒙古国的航线,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二是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扩大开放,引进项目,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决不能使巴彦淖尔成为沿海地区污染项目的转移地、接续点。按照建成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扎实推进乌拉特草原、乌兰布和沙漠、乌梁素海三大生态区治理。大力开展河套平原绿化,满山遍野、铺天盖地开展植树造林,让八百里河套披上绿装,展现阡陌纵横、绿意盎然的河套田园风光。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打造345公里的沿黄湿地生态区,将沿黄沿线发展成为生态带、旅游带、文化带、扶贫带、产业带、经济带。三是优化发展软环境。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配套规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全面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支持非公经济、县域经济、电力扶持、旅游业、光伏产业、口岸发展等文件精神,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能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能下放的下放,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巴彦淖尔市委副书记、市长段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