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巡礼博物馆】鄂伦春自治旗博物馆
 

鄂伦春自治旗博物馆。

  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中心地带,座落着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反映鄂伦春狩猎文化的博物馆———鄂伦春自治旗博物馆。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当时只有一个400平方米的“鄂伦春狩猎文化”展厅。2001年鄂伦春自治旗建旗50周年之际,博物馆进行了全面改造、扩建。改扩建后的博物馆门前耸立着两座雕塑,一座为鄂伦春猎人骑马出猎的巨大雕塑,这是鄂伦春民族文化的象征;另一座为“升华———仙人柱”雕塑,其气势宏伟,寓意深刻,展现了鄂伦春民族的形象和特色。

  博物馆内设有四个展厅。“兴安猎神———鄂伦春人的民族风采”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反映鄂伦春狩猎文化的专题性展览,详实介绍了鄂伦春族的生产经济、生活方式、风俗礼仪、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情况。展出的皮包,由鄂伦春妇女利用动物皮毛的自然色泽,并经巧妙搭配对制而成。上面的图案错落有致,色彩协调明快,中间部位还用彩线绣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反映了鄂伦春妇女热爱生活以及勤劳质朴的审美心理。狍皮大衣,男式的结实耐用、简洁朴素,女士的华丽大方,制作精细。鄂伦春族的桦皮器皿是他们游猎生活的必备品,器皿上面的图案,既古朴浑厚,又蕴涵强烈的民族文化信息。

近现代鄂伦春族椭圆形压花桦皮箱。

  “兴安之韵———模拟生态”,为生态文化模拟森林展。将鄂伦春自治旗的自然景观与动植物资源融为一体,生动地揭示了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生物的多样化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反映了自治旗境内的森林生态文化。展出了野鸭、雉鸡、狸猫等主要禽类和动物。

  “马背天骄———拓跋鲜卑的历史足迹”,则是对拓跋鲜卑发展历史较为全面、完整的专题展览。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发祥兴安,林海为家;驰骋草原,盛乐开国;入主中原,兴繁中华。反映了拓跋鲜卑民族从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发源、南迁大泽、驰骋草原、入主中原的历史足迹。

  “森林记忆”是鄂伦春自治旗博物馆全体职工集思广益、齐心协力自行创办的呼伦贝尔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主要展示了鄂伦春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桦皮工艺和服饰艺术等。“鄂伦春自治旗成就展览”,介绍了自治旗建旗以来的发展变化,展现了鄂伦春自治旗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民族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曾多次荣获国家、自治区级和当地的各种先进荣誉称号。如今,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已经成为当地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也是当地教育、娱乐、休闲的文化活动中心。(记者 章奎 通讯员 富永军 文/图)

[责任编辑 李珍 ]

转起来!
纵马欢歌闻四方
收到新书包,好开心!
美好梦想 安全起步
白菜丰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扎兰屯成候鸟度假天堂
“我们自己的展览”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