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草原民俗“风情万种”
 

  首尾相连的勒勒车。

  民俗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我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诗经》中的《风》,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汉书·王吉传》中有“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的记载。民俗、习俗、礼俗等词汇在古代就开始使用,见于《礼记》、《岁时广记》、《诗经》、《西石域风俗记》等文献。春节贴对联、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求寿等一些传统习俗,从先秦两汉时期一直传承至今……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内蒙古草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游牧区之一,这里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领略其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编者

  卜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那达慕赛马比赛。

  赤峰市的“兴畜节”。

  媚西乌珠穆沁草原上的传统蒙古包。

  初冬的草原,一片片枯草在寒风中瑟瑟摇曳,羊儿在圈里安逸地吃草,高坡上石块堆积的敖包赫然挺立,冬季那达慕民族传统比赛轮番上阵,游人在温暖的蒙古包里品尝手把肉,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冬季在草原看醉人的自然风光,感受多彩、独特的民俗风情。

  传统民俗何其美

  我区传统的民俗风情,因多民族而呈现多样,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因各民族相融互学而渗透。

  每日清晨,锡林浩特市的蒙古族姑娘萨如拉都要熬奶茶。当她把热腾腾、香喷喷的奶茶端上餐桌时,全家人就会围坐在一起,喝奶茶,唠家常,可谓“有茶之家何其美”。像萨如拉家一样,我区大多数蒙古族家庭和其他民族的家庭都有早晨喝奶茶的习惯。

  蒙古族喝茶可谓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从古至今,草原上的人们过着“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清代诗人赵冀在《檐曝杂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寻常度日,但持马牛乳,每清晨,男妇皆取乳,先熬茶熟,去其宰,倾乳而沸之,人各啜二碗,暮亦如此。”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以牛羊肉、奶食品、奶茶、面食等为主。“术斯”、“烤全羊”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用全羊祭天。蒙古人在喜宴上有全羊待客的风俗。史料记载,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建造白色大蒙古包,用整羊招待来客和祭礼神祗。全羊的加工方法各地不尽一致。献整羊时,整羊的羊头必须向着主宾,有唱赞歌、敬酒、祝辞等传统礼仪。在我区,从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到苍天般的阿拉善,都保留着以烤全羊招待贵客的习俗。古老的“术斯”礼仪,如今也运用在我区各地举办的那达慕、敖包会及婚宴中。

  宋末元初赵良嗣“朔风吹雪下鸡山,烛暗穹庐夜色寒”的诗句,咏的就是蒙古包。蒙古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居住蒙古包的习俗。蒙古包不但能够经受大自然的考验,也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蒙古包附近,通常停放着蒙古族牧民的传统交通工具勒勒车。车轮大、车身小而轻的勒勒车往往是数辆或数十辆首尾相连,由一两个牧民驾驭着在草地、雪地或沙地缓缓而行,显示了草原牧区特有的风情。在无际的草原上,时时会看到用大小石块堆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上面插着的柳枝上挂有蓝色和白色的哈达,这就是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达斡尔族称作“敖包祭”,鄂温克族叫作“澳渥塔黑仁”,祭祀形式不尽相同,但祈福的目的大致相同。

  聚居于呼伦贝尔的“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民俗风情具有地方特色。

  鄂伦春族保留了北方的桦皮文化,用桦皮制作的用具是他们生产、生活的日常用品,如“阿参”(碗)、“阿汉”(盆)、“木灵开依”(木桶)等,上面都有彩色图案,适用美观。“楚伦昂嘎”是鄂伦春族定居前住的屋,也称“斜仁柱”。鄂伦春族很注重礼仪,有尊老爱幼的传统。鄂伦春族非常好客,宾客光临,除好酒好肉招待外,临别之际,还要向客人馈赠当地的土特产。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和春节的早晨,鄂伦春族家庭都要拜火,当客人来拜年时,也要先拜火,然后往火里放一块肉和洒一杯酒。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他们都要进行以射击为主的体育运动。

  鄂温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就会穿起民族服装,跳起欢快的“努给勒”舞和“阿罕伯”舞。鄂温克族十分讲究礼节,年轻人见到长辈,首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落座让长辈先坐,喝酒请长辈先喝,吃肉让长辈先动刀,起程让长者先走。鄂温克族十分热情好客,他们认为,“外来的人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别人,自己出门后也不会有人照顾。”到鄂温克族家里做客,主人会让客人坐在贵宾座位,然后端上奶茶,递上香烟。对远方的来客,要用丰盛的肉食和好酒款待。

  达斡尔族同样热情好客,待客的佳肴有手把肉、肘子肉、鲫鱼汤等。他们喜欢吃野菜,俗称“半年粮”。达斡尔族除了过春节(阿聂)、元宵节(卡钦)、清明节(寒食)、除夕(布通)等传统节日外,还有农历正月十六的“黑灰节”。他们有农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祭灶、农历二月初二吃猪头肉的习俗。每年还举行敖包祭活动。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户户通电...
可追溯羊肉受消费...
北梁表情
流传700多年的蒙古...
冬季消防演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黄河内蒙古段出现流凌
筑就广厦千万间 北梁百姓尽欢颜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