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的阴山脚下,有一个满是骆驼的戈壁草原,这里就是乌拉特后旗。它南接河套平原,北临蒙古国,阴山横贯其中,坐拥2万多平方公里的戈壁草原,这里是全国旗县区中少有的风能、太阳能富集地区。全年6级以上大风天气约200天左右,大风日数多,最大风速29米/秒,极大风速38米/秒,“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正是这里风能富集的写照。由于地势较高,地形平坦而开阔,植被低矮且稀疏,同时四路冷空气都可以影响到这一地区,使该地区极易形成寒潮大风天气,所以风力资源较其他地区更为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而且年平均日照时数高达3280小时,光照资源非常丰富。
“风中起舞”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乌拉特部落的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使人们萌生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想法。但是长期以来,这些得天独厚的能源条件仅仅停留在供给牧民的照明用电上,一家一户的小型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机是这些优质资源的唯一用处。2004年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乌拉特后旗决心从新能源人手,着力发展风电和光电等新能源建设,要把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响应了国家和自治区的能源发展战略,又增强自己的产业优势,使之形成“双赢”的局面。从2004年至今,乌拉特后旗已经与37家企业签订了风电开发协议,规划总容量达到1910万千瓦,占地5718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全旗并网风电企业累计发电量约为44.92亿度,实现产值22.9亿元。在实现产值的同时,新能源项目的节能与环保效益同样十分明显。乌拉特后旗风电项目装机并网规模已达到60万千瓦。按照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2600小时数据测算,60万千瓦风电规模一年发电量约15.6亿度,与同等电量的火力发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3万吨,减少粉尘排放约6.5万吨,减少各类有害气体排放约238.7万吨。
“弃风限电”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总会遇到意想不到新问题。在乌拉特后旗大跨步的开展风电建设的同时,电网建设跟不上风电发展速度所引起的“弃风限电”问题已经成为风电建设中的首要问题。所谓“弃风限电”,就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这样浪费了大量的风资源。今年1—11月份乌拉特后旗的风电由于电网限电,损失电量为1.54亿度。为了走出这一两难困境,乌拉特后旗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提高风电消纳能力,改善电网结构,着力减少“弃风限电”现象。经过不懈努力,目前阴山北麓乌力吉500KV风电汇集站一期220KV开闭站与贯通南麓的临河北500KV变电站的115公里同塔双回输出线路施工正常,即将投人使用。同时还与大唐河北风电公司签订了10万千瓦风电供热项目与亚王集团签订了2x3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通过种种努力,逐步解决风电输出难的问题。
“向日而生”
走进乌拉特后旗盾安光伏电站,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整齐划一,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该光伏电站是巴彦淖尔市目前唯一的一个光伏电站,是新能源发展的终端企业。2012年12月,电站投资1.5亿元,并人内蒙古电网,如今,发电量每年达到1500万千瓦时。光伏电站站长、光伏科技顾问王时林算了一笔能源节约账:10兆瓦的发电量平均每年是1500万度电,同期使用寿命是25年,25年发电量为3.75亿度,相当于节约17.5万吨标煤。虽然整个行业存在着过热现象,但是盾安光伏仍然看好新能源的发展态势,他们认为“市场行情不是唯一,从长远看新能源会有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一系列DDT技改创新,使企业在同行业中保有一定优势”。
新能源不但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而且从长远看是能源产业的必由之路,现阶段,乌拉特后旗的光伏产业处于快速的发展之中。盾安光伏也计划在潮格温都尔镇实施二期50兆瓦项目。除此之外,已经有20多家企业先后来乌拉特后旗考察光伏项目,旗委旗政府已与14家企业签订了540兆瓦光伏项目开发协议。
如今,新能源已经成为乌拉特后旗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原有基础上,乌拉特后旗又力图打造新宝音图百万风电基地项目和阴山北麓光伏产业园,现已经签约了12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900兆瓦光伏项目,越来越多的新能源项目映射着乌拉特后旗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一个曾经以矿业闻名全国的旗县现在正进行着卓有成效的转型。
“风光无限”
新能源已经成为乌拉特后旗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这一经济增长优势在不断扩大。乌拉特后旗已经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旗县”和“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旗县”的称号。新能源产业经历多年的发展和布局,如今走在乌拉特后旗的茫茫戈壁上,满眼望去,一座座白色的巨大风机矗立在草原之中,美丽风机叶片随风转动,传送出来的是庞大的清洁电能。漫步在光伏园区,熠熠生辉的太阳能电板正在将日光转化成我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使用能源。 (记者 杨凡 通讯员 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