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减排为工业让路
从严执法让环境更优
“人们通常以为,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大,环境质量基础好,环保工作压力小,其实不然!”兴安盟环境保护局纪检组长张瑞林介绍,为应对环境总量空间不足、污染物排放管理要求严格的局面,当地环保系统强化减排工程实施,从严推进环境监察执法,“腾笼换鸟”促进发展与保护双赢。
由于减排任务的核定是按以往排放总量为基数来核定任务的,这对于工业欠发达、排放总量较小的后发地区而言,意味着任务更重、经济发展空间受限。对此,兴安盟环保部门积极应对,今年共部署实施36个重点减排工程,使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削减1562吨,氨氮年排放量削减1562吨,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削减79吨,氮氧化物的年排放量削减240吨,破解了总量基数小、新增排放量大的尖锐矛盾,通过农牧业减排措施的完善,为新增工业项目腾出环境总量空间。
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守门员”功能,兴安盟环保局强化敏感项目的总量审查和现场勘察,提前介入、严格评估,为重大项目提供技术咨询和环评审批全程服务,截至目前,盟本级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169项,总投资额169.53亿元,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20项,受理建设项目环评执行标准14件。
在开展医疗废物、违法违规企业、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规模化养殖和农村环境综治等多次专项环境执法检查中,兴安盟环保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检查企业152家,责令停产停建5家,10家被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促使精诚矿业、莲花山矿业等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推进第六批5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此外,该局对全盟16个集中饮用水水源地、5个矿山尾库和6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排查整改,49件群众来信来访全部办结。发布了外地转入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规定,相关污染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全部达到三类水体以上标准。(记者黄永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