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彬
当前,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少部门、单位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召开座谈会、设立网络微博、开通热线电话等形式,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但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要么征求不到意见,要么征求到一些无关痛痒、蜻蜓点水的小问题,难以听到群众的真心话、实在话。笔者认为,要破解这个难题,需要做到三多三少。
一要多一点“面对面”,少一点“键对键”。现如今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键对键”交流方式越来越普遍,但是“面对面”与群众沟通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前经济社会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我们的干部戴着草帽、穿上布鞋,骑着自行车深入基层一线与广大群众拉家常、侃大山,群众感受到干部的亲切和诚意,自然也很乐意“掏心窝”提意见。大量事实也证明,“面对面”更有利于干部与群众“心贴心”沟通,群众也更愿意敞开心扉多讲话、讲实话。因此,要让群众多提意见,不妨多点“面对面”,少点“键对键”。广大干部要卷起裤子,扑下身子,去官气、接地气、聚人气,脚下多沾些“泥土味”,和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同频共振,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听民声察民情,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群众的“牢骚声”、“委屈声”甚至“骂声”,领导干部要冷静认真思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搞秋后算账、打击报复。
二要多一点“原汁原味”,少一点“过滤加工”。除了直接到群众中“面对面”听取意见外,看台账、听汇报、查资料、开会议等方式也是了解民情民声的重要渠道,但是通过这种渠道获得的意见多是经过人为的加工、过滤,往往不够“原汁原味”,不够真实全面。既不利于让领导干部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心声,也导致领导干部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久而久之群众自然就选择“沉默是金”。因此,听取群众意见要坚持实事求是,群众提多少意见就反映多少意见,群众怎么提意见就怎么反映,不搞人为加工、过滤,让群众所提的意见不走调变味,多一分“辣味”,多一分“药力”,更好让广大干部红红脸、出出汗。
三要多一点实干,少一点空谈。群众认干不认说。如果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落实,没有了“下文”,时间一长群众就会产生“意见疲劳”。因此,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坚持立行立改,“实”字当头,“快”字当前,“干”字为先,切忌空喊口号,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光打雷不下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问题的整改落实,通过定目标、定事项、定责任、定人员、定时限,一项一项整治,一件一件落实,全力做好“下回分解”,莫让问题“涛声依旧”,以实际行动兑现对群众的承诺,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