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在内蒙古血液中心二楼机采室,记者见到了正在接受血小板采集的刘杰。刘杰是呼和浩特第二监狱医院副院长,已坚持献血14年。
“这次是刘杰第71次来献血了。”血液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玲说,近几年,刘杰几乎一个月来一次。14年间,他已累计献全血3400毫升,机采血小板116个治疗量,一个治疗量相当于800毫升全血,合计献血9.62万毫升,成为呼和浩特地区无偿献血第一人,并得到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的表彰。
按照献血法规定,一个人一年只能献两次全血,机采血小板则可每个月进行一次。后来,为了能多献血,刘杰改献血小板。
“你认识他吗?”记者问护士刘冬梅。“何止认识。”刘冬梅笑着说,刘院长是她们这儿的常客,所以从血液中心主任到普通员工,几乎都认识他。
其实,刘杰起初对献血也不当回事,单位组织献血活动时才献血。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对无偿献血有了全新的认识。
2008年9月的一天,正在单位上班的刘杰接到内蒙古血液中心的电话:“有一位患者急需血小板,能不能过来献血?”放下电话,刘杰和领导打了声招呼,就直奔血液中心。到血液中心后,他立即抽血化验准备献血。这时,一个小伙子突然跪在他的面前痛哭流涕:“谢谢您能来献血,谢谢您的救命之恩。”原来小伙子的父亲正在医院抢救,急需血小板,而血液中心联系的几个志愿者都有事来不了。
“志愿者献血,对患者来讲就是救命。”刘杰被彻底震撼了。经历了那件事以后,无论碰到什么场合,刘杰总要借机宣传无偿献血。在他的宣传和带动下,他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都加入到了无偿献血行列。
“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的血液合格,我就坚持献血,因为我能从中体会到奉献的快乐。”刘杰认真地说。(记者 张文强)
点评
14年来,在一次次献血中,他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也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