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区经济开局平稳,基本面保持稳定。然而,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我区自身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我区部分企业的效益增长呈现出放缓势头,企业投资能力有所下降。对此,各地各部门要把稳企业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减负、解困,降低运营成本,支持企业发展。牵牛要牵牛鼻子。推动经济增速提效,企业是载体、是平台、是关键。当前,受能源、原材料等上游产品需求规模缩减等因素影响,我区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企业发展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全年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影响到今后的长远发展。各地各部门要统一认识,将着眼点和主要精力放
在帮扶企业正常运行上来。困难之时潜藏出路,挑战背后暗含机遇。各地各部门既要看到部分企业面临的困难是世界性、全国性的,更要做到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使企业顺利规避风险,实现逆势增长。更何况,我区经济发展的各项条件,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舞台。比如,国家启动实施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将进一步扩大我区清洁能源外送规模,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加快向我区转移;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项目建设将有效缓解我区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不断提高,使
我区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加大力度帮扶企业正常运行,就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扶持企业发展政策,能减的减,能免的免,能补贴的补贴,同时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研究制定一批新的扶持措施,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当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70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所得税起征点,降低铁路物流费用,取消和降低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力度帮扶企业正常运行,就要切实解决企业运营实际问题。对于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办法,逐户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稳定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对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项目,要切实帮助解
决投产过程中供电、供水、排污等实际问题,促进企业达产达效,尽快发挥生产能力。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流动资金紧张的企业,可组织开展多层次的银企对接,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只要放宽思路,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制约正常运行的不利因素,就能使部分困难企业迈上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企业是经济的“细胞”,稳企业就是稳经济增长。企业发展得好,才能筑牢经济的根基,实现“稳”的要求;企业健康运行,才能提升经济质量,实现“进”的目标。各地各部门只要齐心协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就一定能够巩固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评论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