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企业脉动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价格“骨感”,流量“丰满”,中国移动发布4G新资费
内蒙古新闻网  14-05-15 09:17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5月14日下午,中国移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自6月1日起面向全国客户推出4G新资费,内容包括4G自选套餐、4G飞享套餐、4G上网套餐、4G商旅套餐四款主套餐和一款4G流量可选包。使用原全球通上网套餐、商旅套餐的客户可平滑升级为4G上网套餐、4G商旅套餐。其他尚未使用4G服务的客户可便捷地将原套餐更换为4G自选套餐和4G飞享套餐。不愿更换原主套餐的客户可以选择叠加4G流量可选包,叠加后原有主套餐不变。

  如今,移动互联网已融入生活的每一天,人们期待着更加顺畅、更加实惠的移动宽带网络体验。自中国移动4G商用以来,目前已有超过200个城市的400余万客户享受到了4G网络带来的快速、便捷的美好移动生活。用得好,还要用得起。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加入到4G阵营,人们也越发希望中国移动4G资费价格更“骨感”,而流量更“丰满”。

  对比现行资费,4G新资费的第一个特征是门槛更低。全新推出的30元500M流量包,切实放低了4G套餐的使用门槛,可满足更多4G入门客户的使用。而4G飞享套餐也增加了多项中低档位的套餐,最低档位套餐也从88元降低到了58元。

  第二个特征是价格更实惠。4G新资费中流量单价最高降幅达50%。以原4G套餐中客户最关注的70元1G流量包为例,在新套餐中70元可获得2G流量,流量单价降幅为50%。原全球通上网套餐、商旅套餐客户升级后,在套餐费用不变、语音分钟数不变的基础上,4G上网套餐中的流量为原套餐流量的2-6倍,而4G商旅套餐中的流量增幅更高。此外,中国移动还将2G/3G套餐外流量资费统一下调为0.29元/MB,与4G套餐保持一致,从此中国移动套餐外流量资费不再根据客户使用网络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真正做到了“套外一口价”。

  第三个特征是服务更周到。首先,中国移动开通了流量分享服务。使用4G套餐的客户,可授权1-4个亲友分享自己套餐内的流量,每人每月收取10元功能费。这项服务一方面方便了客户尽量接近饱和地使用套餐流量,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拉低了流量单价。以4G新资费中280元11G套餐包为例,客户若授权四人共享,则每月需缴纳费用为320元,相当于每人以64元的单价获得2.2G流量,这比70元2G的新套餐价格还要低。第二,中国移动此次推出了流量“季包”和“半年包”,流量周期更长、使用更灵活,客户可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进行选择。

  第四个特征是使用更安心。不但中国移动之前发布的“流量使用自动提醒”、“500元或15G双封顶”、“智能账单”等服务举措依然适用于4G新资费,帮助客户及时了解自身使用状况、合理控制费用支出,而且进一步优化了流量加油包订购方式。客户订购10元100M流量加油包,每月超出套餐后系统将自动为客户叠加,从过去的“手动档”升级为“自动档”,免去客户重复选择的烦恼。未来,中国移动还计划推出套餐“自动升档”服务,每月根据客户消费情况动态匹配当月最恰当的一档流量资费,让客户无须对选择套餐进行过多的繁琐思考,使用4G将像使用“傻瓜”相机一样的简单便捷。

  据了解,中国移动将提供营业厅、10086热线、10086网站、短信等多种办理渠道,方便客户选择。具体订购时间及其他进一步的信息客户可拨打10086进行咨询。

[责任编辑 王彤 ]

内蒙古克什克腾降雪
春到尼尔基
生态杏花节开幕
桃花源里说廉政
高高兴兴卖余粮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落锡林郭勒
首府街头春意正浓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