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政府的救助,我们这个家不知变成啥样了。”呼和浩特市市民马红霞感慨万千。
马红霞的丈夫姜俊俊1998年因一次车祸高位截瘫。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一家人只能靠马红霞微薄的工资艰难度日。没过几年,马红霞也下岗了,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2000年,街道办事处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后,为他们一家三口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
姜俊俊的家虽然在一楼,但门前的3个台阶也成了姜俊俊出行的最大障碍。因为要上下这3个台阶,仅凭马红霞一个人的力量是完不成的。2011年秋天,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残联开始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将他们家门前的台阶改成了大理石防滑通道,这为马红霞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我终于可以经常推着丈夫到外面晒太阳、买菜、逛街了。”
据自治区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不断深化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残疾人社会保障、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特殊教育体系建设、残疾人就业扶贫、残疾人托养服务5个专项工程,不断加大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力度,仅2013年,全区各级财政就投入4.7亿多元。残疾人事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残疾人的生活明显改善。
据介绍,我区目前有152万名残疾人,其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有30.7万名,14.2万名残疾人享受集中供养、五保供养及其他救助救济,20万名城乡贫困残疾人享受生活困难补贴,1.3万多名残疾人享受各种托养服务,残疾学生入学率达到89%,近300名贫困聋儿免费植入了人工耳蜗……(记者 张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