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网评   
微博
Qzone
【网评】关注高考,我们是否有些过度?
内蒙古新闻网  14-06-09 09:45 打印本页 来源:新京报 
 

  对于重庆市渝中区昆榆名仕城4号楼的居民来说,这个高考对他们并不轻松。因为担心电梯运行噪音影响休息,该栋楼要为1名高考学生分时段停运电梯,15层楼里的96户居民需要爬楼梯上下楼。高考不只是考生在考,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在陪考。不论从交通、考试环境、安保等,都在升级。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对于强行进入校园的人员,按暴恐分子现场处置。”如此剑拔弩张,我们是否对高考关注有些过度了?

  诉方:1人高考96户遭殃,涉嫌乱用私权

  一个学生要高考,就要让全楼96户居民为此作出牺牲,这样的行为只能说是太自私。高考是一个学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社会重视,家庭重视,都可以理解。高考也只是你一家人的私事,与他人无关。当然,只要楼上楼下的邻居们愿意,暂时停用几天电梯也未尝不可。关键是你要停用几天时间的电梯,却并没有征求楼上楼下邻居们的意见,就擅自要求物业管理处按照你的要求停用电梯。参加一次高考,就搞得全楼上下鸡犬不宁,作为考生及其家长是否想过,万一你考试成绩不好,将来如何在这些为你作出牺牲的邻居面前抬头,如何给他们一个交待?

  高考无小事,是指全社会都对高考重视,但每一个考生都没有特权要求其他人为你而牺牲自己的合法权益。仅仅因为自己要参加高考,就要全楼几百人停用电梯,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权思想在作怪。因为电梯不是哪一户居民的,作为公共设施,不能由哪一户居民说了算,你一家人无权要求停用电梯,否则就是乱用私权,是将个人特权建立在公众利益之上的,是应该受到全社会谴责的。高考无小事,公众利益更是大事,没有理由让全体公民为考生而牺牲自己的合法权益。

  □朱忠保(教师)

  辩方:不必过分谴责“为高考让路”

  有不少人觉得:为高考让路实在没必要,高考生不是特殊群体,我们也完全不必因为高考就给考生特殊待遇,对待高考,我们应该淡定。甚至还有人开始为学生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担忧:如此把孩子养大,要他们做什么用?这样下去,他们只会被宠坏。

  笔者认为,我们实在没必要过分谴责“为高考让路”。毕竟十二年寒窗苦读,高考是验收学习成果最重要的机会,家长、考生们怎么淡定得了?现在为高考让路的新闻越来越多,正是体现了民众对高考对教育的关注,如果不是因为关注高考,我们也不会每年都在第一时间关心每个省份的高考题目是什么,也不会每年调侃高考,祝福高考。另外,为高考让路其实也是我们普通百姓希望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他人帮助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帮助高考时遇到困难的考生的时候,我们总会想到如果自己遇到困难,会有好心人拉自己一把吗。这样想着,只要不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为高考让路的人和事会越来越多。

  高考的确是每个中国人都会去关心的一件大事。为高考让路,也体现了我们对知识的尊重,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其实没必要过分谴责“为高考让路”。

  □孟雨蓓(大学生)

  第三方:高考再重要也只是一次考试

  无论我们怎么以过来人的视角,站在怎样的高度,都不能否认,高考是一个阶梯,高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场重要的考试。在过去的30多年来里,无数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正是因为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希望这几天,整个社会能为高考适当让步。在高考之际,很多城市都推出了一些具体而微的措施,比如说有些地段会交通限行,有些工厂和工地会禁止施工……由此也给社会运行,特别是部分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针对这一现象,过去有一个声音,叫没必要把高考看得太重,没必要给考生提供太多“绿色通道”,以此让考生保持平常心。

  儒家有一句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果进行一次时空置换,换作当初自己高考的那一刻,或者现在“家有高考生”,又会有什么样的心态?“推己及人”是一个极好的品德,既然换到是我们也想有一个好的环境,也想让社会作出一些让步,那么现在尽其可能地为高考生们做一点贡献,又有何不可呢?

  高考看淡一点。有射击经验的人都知道“有意扣扳机无意击发”的动作要领,高考同样如此,稍微看淡一点,或许会更好。

  □毛建国(职员)

  -众说

  过度关注不应提倡

  @好奇的小L:真不提倡过度关注高考。交警开道,爱心车队,交通管制……已经够了。若干年前没这些过度保护,不也高考了吗?

  @清汤挂面乀_:这个社会过度关注高考了,其实它只是一次小小的考试,对我们来说这和许多模拟考是一样的。我不需要对这个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对自己负责就好。高考完真正的人生舞台才会拉开帷幕,一个山头有一个山头的风景。

  @gong小涛:过度关注高考,只能说是社会人才培养,人才选拔渠道单一。如果,高考仅仅是人才培养后的人才选拔、评价途径中的普通一条,还会有这么多的关注,这么夸张的护驾吗?化解独木桥现象,最好的办法,不是维护独木桥的排队秩序,而且增加桥的数量和质量,保障通畅。

  @独立行走天地间: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又看到了考生家长在考英语时与马路上车辆司机冲突的画面。这类画面近几年在全国各地上演。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做法是欠妥当的。不要因了自己的孩子参加高考就要整个世界都围绕孩子转。在过度保护下培养不出独立的孩子!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23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