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考前复习、考时紧张,高考结束后,考生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在等待分数前,如何填报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话题。应该选哪所学校?选哪个专业?不少考生面临着填报志愿的困惑。昨日,就如何准确高效地填报志愿,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教务处副主任薛俊光。他根据多年经验,为考生详细解析了今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提醒考生从3个方面考虑。
地区:录取分数线高低不同
院校的办学质量与地区关联不大,但是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使得选择地区成为选择高校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点。在选择地区时,要考虑到将来毕业后的就业区域、实习资源等。按照惯例,高考录取分数线高低的排序为:京沪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院校:第一学历很重要
众所周知,大学毕业后进入职场,如果来自重点院校,就相当于有了一块好的敲门砖。即使以后继续深造读了其他院校的硕士、博士学位,第一学历仍然会受到关注。重点院校学习氛围、同学资源较好,而且对申请国外高校、研究生、校际交流等机会更多一些。
考虑院校因素时,首先,要了解该院校是否是985、211院校以及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其次,要了解高校所属部门是中央各部委还是当地教育部门;第三,了解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学校位置、招生规模、校区等,软件包括专业设置、教师状况、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实验室数量、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以及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等;最后,要了解院校的对外交流、校际合作交流情况,考研率、就业率、社会认同度也很重要。
专业:要有完整了解
所学的专业决定了考生未来4年主要的学习内容,以及在毕业以后,或深造或就业的方向。所以考生要充分了解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各个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学习内容,充分了解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所选专业的院校排名情况。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专业一定要有完整的了解,不能看名称做决定。例如很多考生一心只想从事计算机事业,厚厚的一本招生简章不仔细看,就把所有看着跟计算机沾边的专业都填上去。最后录取专业为信息与计算科学。结果,去报到才知道这是数学类专业。该专业70%为数学课程,30%为计算机课程,前两年以数学为主。
专业的冷热会受到社会需求量、毕业人数、专业所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的影响,要客观看待。专业冷热是社会竞争淘汰的结果,必然有一定的道理。例如:金融领域收入高;会计好就业;社会学难就业、社会认同度不高;法学难就业,司法考试不好通过;物联网工程社会需求量大。有些专业冷热是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而变化的,有些则因学习内容的单一继续冷下去。
分数决定选择的自由度
薛俊光认为,地区、院校、专业这3个因素都非常重要,各有侧重,每个因素都要有所考虑,但是考生的分数直接决定能够选择的自由度。
文科超一本线80~100分及以上,理科超一本线100~120分及以上,可以考虑3个因素择优选择高校;文科超一本线60~80分,理科超一本线80~100分,可以考虑3个因素,其中2个因素择优、1个因素择中选择高校;文科超一本线40~60分,理科超一本线60~80分,可以考虑2个因素择中选择,或地区、专业,或地区、院校,或院校、专业。从1个因素择优,另外2个因素不考虑;文科超一本线40分内,理科超一本线40分内,只能考虑1个因素择中选择。最后,薛俊光提醒考生,切莫因为分数不满意而随意报考,考生应该认真选择。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需要认真研究各种信息,选择3个层次的院校或者专业,每个层次的院校和专业需要备选3~5个。(记者 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