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包头稀土高新区启动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内蒙古新闻网  14-06-23 18:20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6月13日,“包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正式奠基,进入建设阶段,标志着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在研发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上取得了新突破。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韩建民介绍说,建设“包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是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按照包头市委、市政府对稀土高新区“高”、“新”、“特”、“快”的发展要求和包头市“东铝西钢南高北装”的总体发展布局的需要。

  “包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定位,是承接国家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自治区创新要素集聚、展示和交易中心,连接东西部地区创新合作的互动平台。

  韩建民说,产业基地规划的发展目标,是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集聚一批高端人才,打造一批重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企业,预计2017年实现产值168亿元,税收17亿元,形成两个以上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包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分A、B两个区域,A区规划用地1000余亩,B规划用地3700亩。其中,A区先行启动,预计总投资额在100亿元以上,力争引进15家以上研发机构、实施3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三个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即综合配套服务平台、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科技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高科技项目产业化基地。

  韩建民说,基地建设启动后,将分启动建设、全面建设、完善提高三个阶段实施。其中2014年主要完成基地的规划设计,开工建设标准厂房和创新大厦,推动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落地,是启动建设阶段;2015年到2016年是全面建设阶段;2017年进入完善提高阶段。

  记者了解到,“包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虽然刚刚启动建设,但是对科技研发、产业项目和人才等要素的集聚效应,已经明显显现。目前,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产业化基地、中科院科技产业园、中科院理化所产业化基地、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产业化、中国人民大学稀土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化基地、北京科技大学稀土高新区产业化基地等13个科技研发项目,年产6000吨高性能钕铁硼毛坯生产项目、新型稀土复合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研制建设项目、5000吨高性能稀土抛光粉加工生产线项目、新型稀土复合材料矿用汽车刹车片项目、4英寸高纯氧化铝晶体项目、中网科技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等42个“高新特快好”产业项目,已经落户基地。

  韩建民介绍说,为了让落户科研和产业项目发展好,“包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将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全新的运作机制、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

  在运作机制上,实行企业“拎包入住”,即由政府国有公司一次性购地,统一为企业量身定制多层厂房,统一建设集研发、中试、办公及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平台,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大幅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项目的投产周期有望缩短2到3年,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预计比过去提高5倍以上。

  此外,在服务机制上,建立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实施“抱孩子”计划,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建立中试基地,大幅降低单个项目的中试成本,打通科技成果由中试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组建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构建“科技+金融”驱动发展模式,建立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于一体的自治区级科技大市场,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成果交易会”,使产业基地成为企业的“成长摇篮”。

  在管理机制上,坚持企业“有为有位”。在建设前期,成立由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的基地工作推进组,举高新区之力为企业入住“精装修”。条件成熟后,组建高科技产业发展公司,切实提高基地整体的运营效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模式,建立入住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有为有位。(任会斌、郑艳丽)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六月表情
世界美味大聚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冰川旁感受“极致”凉爽
“流动畜群”带来好生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