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为患者植入9个心脏支架引纠纷
内蒙古新闻网  14-06-30 09:24 打印本页 来源: 新京报  
 

  心脏支架滥用成“患”

  心脏支架用量猛增,并非适用所有患者,上万元支架成本仅数千元

  受困于心脏支架的,并非黄金海一人。网上搜索“心脏支架滥用”,一次手术被放入4到6枚支架甚至更多的案例比比皆是。据《生命时报》报道,北京市海淀区一名74岁的老师,体内共分多次被放入13个心脏支架。

  吉林的刘先生也与黄金海有相似的遭遇。三年前,他在手术中被一次性放入7个心脏支架,其中的一个支架再次发生了堵塞。“做了手术才知道,支架放进去了就取不出来,而且有再堵的风险,做得越多堵的几率就越高。”

  就黄金海的病情,记者携其病历咨询多名心内科医生,对方均表示,与其做9个心脏支架,的确不如做心脏搭桥。“这种完全靠药物可以控制的,这么做的确是有些多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表示,黄金海两处远端的血管,根本没必要上支架。

  “一次做9个(支架)这么多的,我也是头一回听说。”曾在一家国产心脏支架厂家做了5年医药代表的老周表示,他见过心脏支架做得最多的,是一次手术做6个。

  根据中国医疗外科植入专业委员会统计,2000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的数量是2万例,到2011年达到了40.8万例,增长近20倍,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以每台心脏介入手术平均使用约1.6个支架推算,2011年中国心脏支架使用量超过65万个。

  在老周看来,价格上万元的心脏支架,成本多为数千元,不排除有医生或相关方从中获取利益。

  虽然没有证据显示黄金海的支架手术存在暴利,但老周透露,一些心内科医生将心脏支架手术视为“摇钱树”,除了在所供职的医院进行手术外,还有医生会去小医院“走穴”手术。在自己医院进行手术的,他会将支架费的25%返给科室的主任,“走穴”医生每做一个支架,可获得2000元的提成。

  老周说,而为了放入更多的心脏支架,医生们也开始在手术中想办法。在之前他遇到的一个医生,一段4毫米的血管堵塞,本来放一个4毫米的支架就能解决问题,结果这个医生最终选择一个2毫米的支架和一个3毫米的支架,一并放进去。

  “心脏支架做得越多的医生,医药代表们就更喜欢,有些医院也喜欢这些能创收的医生。”老周说,因为支架滥用出现的医疗事故也时有发生,2012年,在目睹了一次因支架滥用导致一位患者死在了手术台上后,老周辞去了医药代表的工作。

  支架尚需规范“支撑”

  心脏支架是否使用、使用数量缺乏评估标准,尚无明确规范

  记者采访时发现,目前国内对于心脏支架是否需要安装、安装多少个,主要凭医生经验判断。

  原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对于支架的植入数量并没有标准,要根据患者病情确定。但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中明确,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需植入支架数超过3个,需经本机构心脏外科会诊医师会诊同意后方可实施。

  记者近日探访的北京、内蒙古等多家医院,并没有“超过3个支架需会诊”的制度。一名心内科医生表示,缺乏明确的标准,是滥用支架致使过度医疗的根源,“明明搭桥手术就能解决,硬被塞入3个以上的心脏支架,基本等于卖支架了。”

  “现在我国心脏支架做得过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对冠心病者,国际上放支架和做搭桥手术比例是7:1到8:1,在中国则高达15:1。”今年1月,北大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心脏支架的滥用已经成为心血管病人最大的隐患。

  胡大一还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表示,滥用心脏支架问题已相当严重,12%的患者被过度治疗,38%的支架属于可放可不放,“支架的植入数量没有硬性标准,亟待规范。”

  而一些地方已走在了规范的前列。去年10月,黑龙江省卫生厅制订“多枚支架上报制度”,要求将使用3枚以上支架的手术信息上报至黑龙江省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遏制过度医疗。

  “心脏支架滥用如果早一点引起重视,也许岳父就能免受痛苦。”对黑龙江的支架上报制度,吕先生既感到欣慰,又感到遗憾。

  -名词解释

  心脏支架

  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心脏支架价格昂贵,按国产和进口的不同,售格约在2万至3万元左右。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六月表情
世界美味大聚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冰川旁感受“极致”凉爽
额尔古纳迎来旅游高峰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