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全区党员总数突破150万名,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在服务保障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中实现了创新发展。
全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其中,针对我区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建成边防党校43所,党员中心户、红色堡垒户324个,选派369名民警兼任边境嘎查村“两委”职务。创建组织设置方式,采取“1+N”组建、网格化组建、区域化联建等方式,全区社区党组织组建率达99.9%,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围绕实施自治区扶贫攻坚工程,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五个一千村帮联”行动,全区2314个企业、1346个机关事业单位、1142名县处级领导和1129名第一书记参与结对帮联,因村制宜、综合施策,共确定帮扶项目756个,转移安置剩余劳力7751人,落实帮扶物资1.6亿多元,推动了后进嘎查村转化升级、加快发展。
全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在全区形成了“制度追着干部跑、干部围着群众转”的长效机制,规范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提高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全面推广了“党员中心户+协会”牧区党建工作模式,优化组织设置、延伸服务触角,推动牧区党员联系服务牧民常态化、长效化。围绕帮助群众解决增收致富、上学、看病、就业、养老等问题,在全区共建设648个苏木乡镇便民服务大厅,依托党组织活动阵地9191个嘎查村建立了便民服务室,24412个嘎查村民小组建立了便民代办点。注重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采取“两推一选”、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把那些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记者 郝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