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活力内蒙古·问道草原】内蒙古盘活口岸资源构筑向北开放桥头堡
内蒙古新闻网  14-07-11 10:36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文·摄影/记者 杜磊

  二连浩特市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公路、铁路口岸,也是实施向北开放战略的重要支点。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我区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在这个宏伟的发展战略中,二连浩特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6月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对此,二连浩特市提出加快建设国际贸易物流、外向型加工制造和跨境文化旅游三大基地。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到如今已成为中国北疆崛起的边贸新城,二连浩特这座色彩斑斓的边塞城市,正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掀开了开放发展的新篇章。

  繁荣的边疆口岸

  6月30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二连浩特,穿过极富标志性的恐龙造型拱门,二连浩特就近在眼前了。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不时会看到一辆辆挂着蒙古国牌照的越野车,这种“嘎斯”越野车,因其低廉的价格与质朴的性能,成为不少蒙古国客商进入二连浩特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7月1日,二连浩特口岸。来自蒙古国的商人都希巴特尔的“嘎斯”越野车上装满了货物,排队等待办理出关手续。在他的车前面,十几辆“嘎斯”越野车都在排队等候出关。都希巴特尔告诉记者,中国的土豆、羊肉、生菜、莜麦菜、砖茶、塑料用品和皮革、服装、家具等商品都深受乌兰巴托人的欢迎,这一次,他购进了一批服装,准备带回去出售。在二连浩特,活跃着很多像都希巴特尔这样的蒙古国客商,他们在二连浩特大批采购货物,回国以后再批发出去,价廉物美的商品能让他们赚上一大笔。

  繁荣,已经成为二连浩特口岸的一个注脚。

  4月15日正式启动的边民互市贸易区项目,无疑为两国商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二连浩特市口岸办副主任赛音乌力吉介绍,边民互市贸易区计划于年内投入使用,建设项目包括边民互市贸易区、物流配送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跨境综合商务服务体系、中蒙口岸购物旅游服务区。他说:“贸易区投入使用后,两国人民将在税收、简化程序等方面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会进一步完善二连口岸功能,繁荣活跃口岸商贸市场,对中蒙双方边境地区的交往与合作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连浩特作为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口岸,自古就是“茶叶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作为中国四大铁路口岸之一,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经过2004年扩容扩能改造后,货物年吞吐能力达1000万吨,公路口岸年过货能力500万吨,客运300万人次。二连浩特口岸目前的服务功能很完善:公路口岸联检通道、公路口岸货运新通道、铁路货运列车检查系统、口岸电子信息平台和世界最大换轮库一应俱全。公路口岸每周7天通关,铁路口岸部分业务实现了24小时通关,开辟了果蔬、粮油等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

  二连浩特外接蒙古国人口经济集聚区、资源富集区,靠近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政治经济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二连浩特市宣传部部长闫红表示,二连浩特作为对蒙交往合作的龙头,努力打造对蒙开放的样板口岸,同时切实加强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交往合作,大幅提升对俄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成为国家和自治区扩大对俄开放的重要支柱。以后二连浩特还要将开放的“触角”由蒙俄延伸至欧洲国家,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的重要节点城市。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魏佩 ]

那达慕赛马上的英...
那达慕上的激情博...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苏尼特左旗为185名老人集体祝寿
密林深处有“人家”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