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明媚温暖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客厅,炖排骨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出,弥漫在整个屋子里。69岁的秦美英正坐在客厅沙发上剪纸,孙子就要结婚了,她得抓紧时间赶工。图案多种多样,喜字自然是最多的,还有鸳鸯戏水、“马”上有福……
“以前住在矿上的棚户区,每天挖灰倒水哪有时间坐下来剪纸。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楼房了。环境好了,杂事少了,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我现在一有空就剪纸,剪出咱们的好日子。”秦美英和记者说这番话时按捺不住由衷的喜悦。
秦美英和老伴是山西忻州人,1958年老伴来到当时的乌达矿务局苏海图煤矿工作,秦美英随后也来到了乌达,住在了矿上。
“我们原来住在四华村的房子50多平米,那时候算是好房子了。房子离矿区近,你再想干净也不行,哪儿都是黑的。遇到刮风下雨,门都不想出。”回忆起以前的居住条件,秦美英说话的音调都低了下来。
煤矿工人,这些曾经为乌海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随着煤矿资源枯竭、产业转移、主导企业整合,其居住环境、生活条件越来越差。煤矿棚户区居民搬迁安置成了解决历史问题的主要途径。从2009年7月起,乌海市乌达区开始实施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到2013年底先后分四期工程建设了安居佳苑、新达佳苑、建兴佳苑、神华佳苑、民达小区、富强佳苑和益民佳苑等7个棚户区安置小区,建设楼房12877套,已通过多种形式安置煤矿棚户区居民8620户。
秦美英就是在2010年搬迁至安居佳苑小区的,住上了76平方米的新楼房。
去年4月到今年1月,乌达区抽调相关部门、各矿区办事处和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共计20多人组成了煤矿棚户区入户调研工作组开展摸底调研。今年1月28日,乌海市启动了煤矿棚户区二期改造项目,提出3年内建成8000套安置房,促进乌达区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有序推进。
在今年开工建设的4000套安置房里,群众意愿得到了充分体现,包括:4000套安置房为多层的步梯楼;住宅面积以65平方米为主,其他面积的占少数;在户型上最为特别的是设计了“老少居”户型,专为三代同堂一起居住的家庭设计。
“4000户居民能不能搬得出、住得好,就要看我们能不能走群众路线。百姓满意不满意就是检验我们群众路线走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乌达区的主要领导每次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上都会这样说。(记者 贾渊 王晓 于海东 刘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