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嘎查还有点儿人气儿,自从撤乡并镇、生态移民以后,牧民们都拿着禁牧款去镇里住了。现在剩下的都是像我这个岁数的。人少了,商店也开不起来,你是不知道买个东西有多难!”
说这话的是67岁的满都拉,他一直生活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获各齐苏木巴拉乌拉嘎查。那里有牛羊有草场,还需要老人来打理。满都拉埋怨着,从我家到最近的镇子来回300多公里,班车两天一趟,车票得60块钱,出去购物买少了不值,买多了又不好往回拿,也不好放。
在巴彦淖尔市边境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购物难、购物成本高成了困扰满都拉等牧民生活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怎么解决?一直没有一个好办法。2011年6月,巴彦淖尔市边防支队要把这件困扰当地牧民的事给办了。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他们最终决定在边境地区推出“爱民固边直通车”,把走访工作和为牧民捎送生产生活用品结合起来,为辖区群众提供集中采购、上门送货服务。
“记得第一次让派出所帮忙捎东西是在2012年接冬羔的时候,那时忙得脱不开身。我们这里到了冬季班车就停了,当时家里米、面都快没了。实在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实话,要让警察帮忙,对我们这些老实巴交的牧民来说,还真有点儿心虚。哪知民警特别耐心的问我除了米面,还需要买点啥,当时我提着的心就放下了,厚着脸皮要了一大堆。当民警大包小包地把东西送到我家时,我差点掉泪。本来要留他们在家里吃饭,他们死活不吃。”满都拉回忆着。
这样一来二去的,满都拉与民警们的关系越来越近了。
今年4月,由于常年乘客稀少,通往乌拉特后旗获各齐苏木的唯一一趟班车停运,牧民们更离不开“爱民固边直通车”了。
它载着牧民们的需求和盼望,不惧酷暑、不畏严寒地行驶在戈壁草原上……(记者 郑学良 梁亮 韩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