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祁明贵夫妇:3个孩子啥时候能有户口?
内蒙古新闻网  14-07-17 09:40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户口原本是每个人证明自己身份的重要证件,可是,居住在呼和浩特市巴彦镇腾家营村的祁明贵夫妇有一件困扰他们多年的难事——3个孩子都没有户口。如今,家中长子已经24岁,双胞胎女儿(属超生)也有19岁,夫妇俩为给孩子上户口的事苦苦奔波,却至今没有结果。7月10日,祁明贵夫妇向本报求助,希望得到帮助。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第四款:夫妻双方均为非城镇户籍且从事农牧业生产,已有一个子女为女孩的,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19年前,祁明贵夫妇已有5岁大的儿子,按条例不能再生育第二胎。可是祁明贵夫妇不顾相关规定,生下了他们的双胞胎女儿。

  祁明贵夫妇心中清楚这两个孩子是超生,违反了国家政策,但是仍心存侥幸。因为大儿子办户口的事情一直拖着,于是在双胞胎女儿出生后不久,夫妻俩找到派出所的一位“有能力的熟人”,希望他能给3个孩子办理落户,而这位“熟人”也满口答应,并收下了祁明贵夫妇的户口簿和夫妻俩给的“好处费”。夫妻俩就这样开始了焦急的等待,每天盼星星盼月亮,期盼着户口办下来好让孩子上学。大半年过去了,等来的消息却如晴天霹雳!原来这位“熟人”只是派出所的临时工,并且已经被开除,带着祁明贵夫妇的托付和3个孩子的出生证明一起消失了。屋漏偏逢连阴雨。祁明贵夫妇本就生活拮据,经过这一番折腾,又花掉不少积蓄。夫妻俩走投无路,只能打碎的牙往肚子里咽,寻思着等家庭条件好些了再给孩子办落户的事,可这一拖就拖了十几年。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超生的恶果也显露出来。夫妻俩在村里的土地被村大队没收租给了别人,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成了别人的良田,夫妻俩哑口无言。每每看到村里的其他人家领着国家给的补助福利满面笑容时,祁明贵夫妇切实地尝到了超生带来的恶果。并非超生的大儿子也因为父母的失误成了黑户,早早辍学在家,虽然学了一门电焊的手艺,可没有身份证,很少有地方敢雇他。两个女儿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同样因为没有户口,高中时没有学校肯收,念完初中就只能望“高中”兴叹了。

  眼看着女儿们已经成年,却不能学习一技之长,连在社会上生存都是问题,祁明贵夫妇决定再次为孩子们办理户口,希望女儿们能够重返校园,学习她们喜爱的会计专业。

  7月10日,记者与祁明贵夫妇来到派出所询问办户口的事,根据规定申报户口需要父母亲双方的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准生证和孩子的出生证明,但其中重要的出生证明已经和“熟人”一起消失。随后,我们来到市民服务中心求助,工作人员告诉夫妻俩需要到孩子出生时所在的赛罕区医院提取当年的住院病历,重新为孩子开具出生证明。夫妇俩兴冲冲地来到赛罕区医院,却得到这样的答复:“你们的孩子是1996年出生的,根据规定,他们的病历已经销毁了,我们没法给你开具孩子的出生证明。”病历的销毁意味着唯一能证明孩子出生的文件已经不存在。夫妻俩不甘心地一再追问,赛罕区医院医务科的程医生告诉他们:“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的苏院长负责呼和浩特市地区新生儿出生证明的登记管理工作,那里可能会有出生证明的存底。”

  祁明贵夫妇怀着一线希望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在与苏院长短暂的谈话中,苏院长告诉记者:“我只是负责孩子的出生证明的审核和发放,具体的材料内容还是在各个医院里,我没办法给你提供出生证明的底子,你只能到孩子出生的医院,找到当时的病历,补齐手续才能办理。”跑完这几个地方,已经夜幕降临,一无所获的夫妻俩回到家中,他们难过,更觉得愧对3个孩子……

  如今,女儿们依旧辍学在家,也没有雇主愿意给儿子一份工作,夫妻俩依旧得担起生活的全部重担。夫妻俩此前一直在工地打工,靠做重体力劳动维持家里的生计。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妻子已经无法坚持,祁明贵并不健壮的肩膀扛着一家人的生计继续忙碌着……

  祁明贵夫妇在为孩子办户口的路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办户口要出生证明,补办出生证明又要孩子的出生病历,可是出生病历已经销毁,孩子们办户口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已经无望了?祁明贵夫妇对记者说:“我们盼着有一天,孩子们可以摆脱黑户的身份,两个女儿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儿子有安稳的工作,正常地结婚生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记者从这对中年夫妇的眼中看到的是满眼的希望和企盼。(记者 刘 畅 实习生 王云鹤)

[责任编辑 刘晓霞 ]

那达慕赛马上的英...
那达慕上的激情博...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苏尼特左旗为185名老人集体祝寿
密林深处有“人家”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